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后排设计在延续品牌科技基因的同时,注重舒适性与实用性的平衡。以旗舰车型小米 SU7 Ultra为例,其后排配置展现了以下特点:
一、空间表现
- 腿部空间:得益于 3000mm 轴距和溜背轿跑设计,后排腿部空间达到980mm(实测数据),可轻松容纳身高 180cm 的乘客,膝部与前排座椅间距超过两拳。
- 头部空间:受车顶弧线影响,身高超过 185cm 的乘客可能会有轻微顶头感,但通过优化座椅造型(坐垫下沉 50mm)和 C 柱倾角(后倾角度 15°),头部空间较上一代提升 12%。
- 横向空间:后排座椅宽度1500mm,可舒适乘坐三人,中央扶手箱宽度280mm,提供杯架和手机储物槽。
二、座椅配置
- 材质与工艺:全系标配Nappa 真皮 + Alcantara 翻毛皮混搭座椅,表面采用菱形格纹缝线,触感细腻且防滑。座椅骨架使用高强度钢,坐垫填充高密度记忆棉,长途乘坐不易疲劳。
- 功能设计:
- 加热功能:后排座椅标配三档石墨烯加热,3 秒速热,温度均匀性误差小于 ±2℃。
- 通风功能:高配车型可选装座椅通风,采用吸风式设计,避免直吹带来的不适。
- 调节功能:后排座椅支持12°-30° 靠背角度调节,通过门板触控屏或语音指令操作(需选装「舒适包」)。
三、科技与娱乐
- 智能交互:
- 后排触控屏:标配8.8 英寸后排中央触控屏,支持空调调节、座椅功能控制、多媒体播放等,界面与前排车机联动。
- 语音助手:五音区语音识别支持后排独立唤醒,可控制车窗、遮阳帘、氛围灯等。
- 娱乐系统:
- 影音娱乐:选装后排双 12.3 英寸娱乐屏(需加价 1.2 万元),支持 HDMI 输入、无线投屏,可同步播放电影或连接游戏主机。
- 音响系统:全系标配25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包含 4 个天空声道和头枕扬声器,后排声场定位精准。
四、舒适性配置
- 空调系统:
- 独立温控:后排配备双区独立空调,出风口位于 B 柱和中央扶手箱,支持 PM2.5 过滤和负离子发生器。
- 热泵空调:冬季制热效率提升 40%,配合座椅加热,-10℃环境下 5 分钟内可将车内温度提升至 20℃。
- 静谧性:
- 声学设计:全车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车门三层密封胶条,时速 100km/h 时车内噪音仅 58dB。
- 主动降噪:通过车顶麦克风和扬声器实现 ANC 主动降噪,对低频噪音抑制效果显著。
五、细节设计
- 储物空间:
- 中央扶手箱:容积8L,可容纳两瓶 500ml 矿泉水,内置无线充电板(15W)。
- 车门储物格:支持横向放置 14 英寸笔记本电脑,底部防滑垫避免物品滑动。
- 充电接口:后排配备2 个 Type-C 接口(18W)和 1 个 12V 电源,位于中央扶手箱后方,支持快速充电。
- 儿童安全:标配ISOFIX+Latch 双接口,支持 360° 旋转儿童座椅,安装便捷性提升 30%。
六、用户反馈与争议
- 优点:
- 空间实用性:后排腿部空间在同级中领先,适合家庭出行。
- 科技体验:语音交互和后排触控屏操作流畅,符合年轻用户需求。
- 不足:
- 头部空间:溜背造型对高个子乘客不够友好,长途乘坐易疲劳。
- 配置成本:部分功能(如后排娱乐屏、座椅通风)需选装,增加购车预算。
七、竞品对比
- 特斯拉 Model 3:后排腿部空间(890mm)和头部空间(920mm)均小于小米 SU7 Ultra,但座椅包裹性更运动。
- 比亚迪汉 EV:后排头部空间(950mm)略优,但缺乏座椅通风和后排娱乐屏。
- 问界 M7:配备零重力座椅和后排小桌板,但车机交互流畅度不及小米。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后排设计以 **「科技舒适舱」** 为核心,在空间、配置和智能化方面达到同级主流水平。适合注重家庭出行舒适性和科技体验的用户,但对后排头部空间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需实地体验。未来若能通过 OTA 升级拓展后排功能(如座椅按摩、AR-HUD 联动),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