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当前公开信息及市场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概念股十大名单可从核心供应链、智能驾驶、产业链协同三个维度梳理如下,涵盖电池、电驱、智能座舱、轻量化等关键环节:
一、核心供应链企业
- 宁德时代(300750.SZ)
- 合作亮点:作为小米 SU7 Ultra 的独家三元锂电池供应商,其麒麟 II 赛道专用电池支持 5 分钟补能 200 公里,适配小米高端车型的性能需求。2025 年 Q1 对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量占其总产能的 18%,且通过合资工厂深度绑定小米产能扩张。
- 市场地位: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 37%,技术壁垒高,政策支持下入选工信部 “核心供应商白名单”,受益于小米汽车 35 万台交付目标的直接拉动。
- 汇川技术(300124.SZ)
- 合作亮点: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提供电驱动系统总成,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器,技术覆盖 800V 高压平台。2025 年 Q1 电驱动系统配套率达 45%,并参与小米下一代车型的碳化硅电控研发。
- 技术优势:国内工业自动化龙头,伺服系统市占率超 20%,车规级产品通过 ISO 26262 功能安全认证,适配小米汽车智能化升级需求。
- 比亚迪(002594.SZ)
- 合作亮点: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宁德时代低 12%,支持 700 公里 CLTC 续航。2025 年 Q1 电池供应量占小米总需求的 30%,并计划通过合资工厂扩产。
- 战略意义:小米通过 “双电池供应商” 策略降低供应链风险,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成为中低端车型主力,2025 年有望进一步渗透小米海外市场。
- 拓普集团(601689.SH)
- 合作亮点:为小米 SU7 提供底盘一体化压铸结构件,包括后底板、副车架等,单车价值量约 8000 元。2025 年 Q1 产能利用率达 95%,并参与小米机器人关节模组研发。
- 行业趋势:轻量化政策推动下,铝合金压铸件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达 1200 亿元,公司凭借 7500T 压铸机产能优势占据小米供应链核心地位。
- 华域汽车(600741.SH)
- 合作亮点:覆盖小米汽车内饰、车灯、传动轴等 20 余个品类,其中座椅骨架市占率超 35%。2025 年 Q1 配套金额同比增长 62%,并切入小米 SU7 Ultra 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链。
- 市场地位: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规模化生产能力支撑小米汽车降本需求。
二、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 均胜电子(600699.SH)
- 合作亮点:为小米 SU7 Ultra 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 L3 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集成高通 8295 芯片及激光雷达融合算法。2025 年 Q1 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28%,并参与小米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开发。
- 技术壁垒:全球汽车电子 TOP10,域控制器出货量超 500 万台 / 年,适配小米汽车 “车位到车位” 全场景智驾需求。
- 德赛西威(002920.SZ)
- 合作亮点: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括 17.3 英寸中控屏及 AR-HUD,2025 年 Q1 配套率达 60%。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过小米测试,未来有望切入高阶智驾供应链。
- 市场表现:2025 年 Q1 股价涨幅 48%,机构预测其小米业务收入占比将从 2024 年的 12% 提升至 20%。
- 光庭信息(301221.SZ)
- 合作亮点:深度参与小米汽车 HyperOS 系统开发,提供车载导航、语音交互等软件模块,2025 年 Q1 研发投入占比达 25%。其高精度地图已通过小米 SU7 Ultra 功能安全认证。
- 行业地位:国内领先的汽车软件服务商,客户覆盖丰田、大众等,技术适配小米生态互联战略。
三、产业链协同与增量市场
- 蓝思科技(300433.SZ)
- 合作亮点:为小米 SU7 提供智能座舱玻璃及车身结构件,包括曲面中控屏、AR-HUD 光学组件等,2025 年 Q1 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120%。其陶瓷背板技术适配小米高端车型设计需求。
- 产能布局:在湖南、江苏等地新建 5 条汽车玻璃产线,2025 年总产能达 1.2 亿片,满足小米汽车扩产需求。
- 凯众股份(603037.SH)
- 合作亮点:为小米 SU7 开发线控制动系统及空气悬架,2025 年 Q1 量产配套率达 30%。其减震元件市占率超 30%,技术适配小米智能底盘升级需求。
- 业绩弹性:光大证券预测,小米汽车销量每增长 10 万辆,公司营收将增加 5.8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8%。
四、风险提示与市场动态
- 供应链波动:部分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2025 年 Q1 碳酸锂价格同比上涨 25%,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 政策风险:智能驾驶法规尚未完善,小米 HAD 端到端智驾功能需通过更多城市路测验证,存在落地延迟风险。
- 竞争加剧:华为、大疆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汽车供应链,可能分流小米订单。
五、延伸标的与市场展望
- 轻量化:星源卓镁(301398.SZ)、津荣天宇(300988.SZ)
- 检测认证:中机认检(301508.SZ)
- 充电网络:特锐德(300001.SZ)、万马股份(002276.SZ)
- 海外拓展:立讯精密(002475.SZ)、东山精密(002384.SZ)
总结:2025 年小米汽车概念股的核心逻辑围绕 “销量增长 + 技术升级 + 生态协同” 展开,建议关注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电驱(汇川技术)、智能驾驶(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及轻量化(拓普集团)等领域的头部企业。投资者需结合小米产能爬坡进度、政策导向及供应链成本变化动态调整持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