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视觉设计在延续品牌科技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家族化语言迭代与场景化创新,构建了极具辨识度的产品形象。以小米 YU7(小米御 7)为代表的新车型,从外观到内饰、从交互界面到智能驾驶,均展现出「科技美学」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融合。
一、外观设计:运动与科技的双重叙事
- 家族化设计语言
小米 YU7 延续了 SU7 的流线型车身与低趴姿态,但在细节处进行了差异化处理。前脸采用「十字型」日行灯与镂空导风槽设计,既保留了小米汽车标志性的「眯眯眼」大灯元素,又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风阻系数低至 0.23Cd)提升续航效率。车身侧面的隐藏式门把手、21 英寸五辐式轮毂与黄色刹车卡钳,强化了运动感与视觉冲击力。尾部则通过双层扰流板与 U 型尾灯布局,营造出类似超跑的尾部轮廓。
- 智能硬件的美学融合
车顶集成激光雷达(可选装)与全景天幕,激光雷达采用嵌入式设计,与车身线条自然衔接,避免突兀感。前挡风玻璃上方的环视投影屏(替代传统仪表盘)与后尾窗上方的尾翼,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属性。
二、内饰设计:极简科技与人性化体验的平衡
- 交互界面革新
- 环视投影屏:YU7 取消传统仪表盘,转而采用前风挡处的细长型投影屏,可显示车速、续航、导航等核心信息,支持触控操作与语音控制。日间显示清晰,夜间通过自动感光调节亮度,避免刺眼。
- 中控大屏:16.1 英寸悬浮式触控屏搭载 HyperOS 系统,界面设计延续 MIUI 的极简风格,支持三指滑动切换多任务。底部保留双无线充电面板与实体按键,兼顾操作便利性。
- HUD 抬头显示:部分车型配备 56 英寸 HUD,可投射 AR 导航、驾驶辅助信息等,分辨率与显示效果较 SU7 有所提升,减少用户视线偏移。
- 材质与色彩创新
- 双色内饰:YU7 采用红白双拼色设计,米白色与暗红色搭配营造豪华氛围,车门内饰板与中控台融入木质纹理与翻毛皮材质,提升触感与视觉层次。
- 环保材料:座椅面料采用可回收环保皮革,地毯与隔音材料使用再生纤维,符合小米「绿色制造」理念。生产环节中,工厂采用水性涂料与干式喷漆工艺,VOCs 排放低于国家标准 50%。
三、智能驾驶视觉:安全与交互的深度整合
- 感知系统布局
YU7 标配 11 组摄像头与 5 颗毫米波雷达,高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形成 360° 无死角感知网络。激光雷达位于车顶中央,配合前保险杠两侧的摄像头,提升复杂路况下的环境识别能力。
- 交互界面设计
- ADAS 可视化:中控屏与 HUD 实时显示车道线、障碍物预警、变道建议等信息,采用动态图标与颜色区分危险等级(如红色预警、黄色提示)。
- 端到端代客泊车:通过 OTA 升级新增该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泊车,车辆自动规划路径并显示 3D 环境模拟,提升泊车效率与安全性。
- 导航增强:AR-HUD 将导航信息投射至实景路面,支持车道级指引与路口放大显示,减少用户对手机的依赖。
四、品牌视觉:生态协同与高端化探索
- 家族标识强化
YU7 沿用 SU7 的「X」型前脸轮廓与贯穿式尾灯设计,车标采用发光 LOGO,夜间辨识度极高。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可选装碳纤维车标与内饰套件,突出性能定位。
- 色彩体系扩展
除 SU7 的「璀璨洋红」等主打色外,YU7 新增「深空灰」「星芒银」等配色,满足不同用户偏好。内饰提供紫、白、橘等个性化配色方案,通过双拼色设计强化年轻化定位。
- 生态联动
HyperOS 系统支持与米家设备无缝连接,车内界面可同步智能家居状态(如灯光、空调),并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机主题与手机 MIUI 主题互通,形成统一的视觉体验。
五、用户反馈与未来迭代
- 现有痛点
SU7 的 HUD 因分辨率低、显示模糊遭用户诟病,YU7 通过优化硬件与算法提升显示效果,并新增 HUD 调色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亮度与色彩。此外,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如施工路段)的识别能力仍需提升,小米通过 OTA 升级持续优化感知算法。
- 未来方向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新技术,这些硬件升级将通过视觉设计进一步强化科技感。例如,全主动悬架可通过 HUD 动态显示车轮升降状态,增强用户对车辆状态的感知。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视觉设计以「科技美学」为核心,通过家族化语言迭代、交互界面革新与生态协同,构建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形象。从 YU7 的运动化外观到 HyperOS 的智能交互,小米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探索智能汽车视觉设计的新范式。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小米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将硬件创新与视觉美学深度融合,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品牌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