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已公开的信息和行业动态,2025 年小米汽车尚未有明确计划推出价格在 “十几万” 的车型。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5 年小米汽车产品线聚焦中高端市场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 2025 年的核心产品仍以中高端定位为主:
- 小米 SU7 Ultra:作为小米 SU7 的高性能版本,2025 款 Ultra 起售价为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高达 81.49 万元。该车搭载三电机驱动系统,零百加速仅需 1.98 秒,主打赛道级性能,定位豪华纯电轿车。
- 小米 YU7:首款中大型 SUV 车型,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轴距达 3000 毫米,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参考小米 SU7 的定价策略(21.59 万起),YU7 的起售价可能在 23 万 - 25 万元区间,略高于 SU7。
- 技术预研方向:小米正在开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短期内更可能应用于高端车型,而非低价产品。
二、低价车型的规划集中在 2026 年及以后
尽管 2025 年没有明确的低价车型计划,但小米已释放出未来扩展价格区间的信号:
- 增程式 SUV N3:代号 “昆仑” 的增程 SUV 预计 2026 年上市,主打 “低价走量”,预售价可能下探至 15 万元左右。该车采用增程式混动系统,通过优化发动机体积和选装配置降低成本。
- 商业模式创新:小米计划通过 “素车 + 选装” 模式,将不涉及安全、动力和续航的部件取消,用户可根据需求加装配置,从而拉低入门价格。
三、影响低价车型推出的关键因素
-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小米汽车初期以 “科技旗舰” 形象切入市场,SU7 的成功(9 个月交付 13.5 万辆)强化了其高端化路径。若贸然推出低价车型,可能稀释品牌溢价。
-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低价车型需要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小米虽在手机领域有成本管理经验,但汽车制造的复杂性更高。目前小米工厂一期产能为 15 万辆,二期 2025 年完工后可能逐步释放低价车型产能。
- 政策与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低价车型利润空间有限。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已在 15 万 - 20 万元市场布局(如比亚迪海豹荣耀版 17.98 万起),小米需在技术或服务上形成差异化。
四、未来可能性与用户建议
- 短期(2025 年):小米更可能通过促销、金融政策(如低息贷款)间接降低购车门槛,而非直接推出十几万车型。例如,SU7 部分版本可能通过置换补贴、保险优惠等方式变相降价。
- 中长期(2026 年及以后):随着增程式 SUV N3 的上市,小米有望进入 15 万元级市场。若供应链成熟且市场需求明确,不排除进一步下探至 10 万 - 15 万元区间。
- 用户建议:若预算在十几万且关注小米汽车,可关注以下动态:
- 增程式技术进展:增程式车型可缓解纯电续航焦虑,适合对价格敏感的用户。
- 小米生态联动:小米汽车与米家设备的深度整合(如手机控车、智能家居互联)可能成为低价车型的差异化卖点。
- 政策支持:关注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设施补贴等政策,这些可能间接降低购车成本。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力产品仍集中在 20 万元以上市场,十几万的车型尚未列入官方计划。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成熟和产能提升,小米可能在 2026 年推出低价增程式 SUV,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建议用户持续关注小米官方动态及行业趋势,以获取最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