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官方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主要车型中,小米 SU7(中大型纯电轿跑)和小米 YU7(中大型纯电 SUV)的轴距均为3000 毫米。这一数据在工信部申报信息、官方发布会及主流汽车媒体中均有明确标注,且不同车型版本(如单电机版、双电机版)的轴距保持一致。
具体车型解析
1. 小米 SU7(中大型纯电轿跑)
- 定位与尺寸:作为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SU7 定位中大型轿跑,车身尺寸为 4997×1963×1440mm,轴距 3000mm。其 3 倍轮轴比、2 倍轮高比和 1.36 倍宽高比的设计,搭配 28° 前风挡和 17° 溜背车尾,塑造出低趴运动的车身姿态。
- 技术亮点: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和主动式进气格栅,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为同级最优水平。车内搭载 16.1 英寸中控屏、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和五区域语音控制系统,支持车家互联和小米生态深度整合。
- 动力与续航: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和双电机四驱(508kW)版本,CLTC 续航最高达 82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和 480kW 超充技术,充电 5 分钟可增加 300 公里续航。
2. 小米 YU7(中大型纯电 SUV)
- 定位与尺寸:作为小米第二款车型,YU7 定位中大型 SUV,:作为小米第二款车型,YU7 定位中大型 SUV,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0mm,轴距同样为 3000mm。相比 SU7,其车身更宽更高,采用溜背轿跑风格设计,配备激光雷达和空气悬架。
- 设计与配置:前脸采用米字型大灯和 “X” 交叉状日间行车灯,尾部配备可交互星环 LED 灯组。车内预计采用悬浮式中控屏和电子怀挡设计,支持 AR-HUD 增强现实导航和 256 色氛围灯。
- 动力与性能: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最高车速 253km/h;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车速 240km/h。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最高达 820 公里。
轴距设计的意义
- 空间表现:3000mm 的轴距为小米汽车提供了同级领先的车内空间。以 SU7 为例,其轴距与特斯拉 Model S(3070mm)接近,但通过优化座椅布局和电池包设计,后排腿部空间可达 980mm,媲美行政级轿车。
- 操控与稳定性:长轴距有助于提升高速行驶稳定性,减少车身侧倾。小米 SU7 和 YU7 均采用前双叉臂 + 后多连杆悬架,并标配空气悬架,可根据路况自动调节车身高度和阻尼,兼顾舒适性与操控性。
- 智能驾驶支持:长轴距为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空间。例如,小米 YU7 在车头和车顶共配备 4 颗激光雷达,配合 NVIDIA Orin-X 芯片组,算力达到 1024TOPS,支持城市 NOA 和自动泊车等高阶功能。
其他车型与未来规划
- 小米 SU7 Ultra:作为性能旗舰,SU7 Ultra 轴距同样为 3000mm,但车身加长至 5115mm,采用三电机四驱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极速 350km/h,主打赛道性能。
- 未来车型: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更多车型,包括基于四电机驱动和全主动悬架技术的高端车型,但轴距设计可能延续 3000mm 的家族化标准,以保持空间和操控的平衡。
数据来源与验证
- 官方渠道:小米汽车在 2025 年上海车展、工信部申报信息及官方发布会中均明确标注了车型轴距。
- 权威媒体: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等平台通过实车测量和技术解析,确认了轴距数据的准确性。
- 行业对比:与特斯拉 Model Y(2890mm)、蔚来 ES6(2900mm)等竞品相比,小米汽车的轴距优势显著,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3000 毫米是小米汽车 2025 年主力车型的统一轴距标准,这一设计既满足了用户对空间和舒适性的需求,也为智能驾驶和高性能表现提供了硬件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