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上市权益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购车权益、股东结构及战略布局等方面,具体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
一、消费者购车权益(2025 年 4 月限时政策)
- SU7 系列全系权益
2025 年 4 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期间下定的用户,可享受以下权益:
- Nappa 真皮座椅赠送:价值 8000 元的原厂升级座椅。
-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包含高速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权益与车辆绑定终身有效。
- 定金规则:需支付 5000 元定金,若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订单将被取消且定金不退。
- SU7 Ultra 专属权益(延续至 4 月 30 日)
针对 SU7 Ultra 车型(售价 52.99 万元起),额外提供价值 9 万元的限时权益:
- 碳纤维组件:包括 15 件碳纤维部件(价值 4.6 万元)、碳纤维尾翼(或电动尾翼 + 车漆 / 内饰组合,价值 1.2 万元)。
- 经典拉花与保养:定制拉花(2000 元)、五年基础保养(4000 元)。
- 高阶智驾终身免费: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终身免费使用权(价值 2.6 万元)。
二、股东权益与股权结构
- 雷军的控制权与股权变化
截至 2025 年 3 月,雷军通过 A 类股份(每股 10 票)和 B 类股份(每股 1 票)持有小米集团 23.4% 的股权,但表决权比例达 64.1%,仍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2025 年 3 月,小米集团通过配售新股筹资约 425 亿港元,雷军持股比例小幅稀释至 23.4%,但表决权未受显著影响。
- 股东结构与战略投资者
小米集团的主要股东包括贝莱德(2.41%)、先锋领航(2.34%)等机构,而小米汽车作为集团旗下业务,其权益结构与集团整体一致。目前未披露小米汽车独立上市计划,其权益仍通过小米集团(港股01810.HK)体现。
三、上市动态与战略布局
- 上市状态确认
小米汽车尚未独立上市,其业务仍属于小米集团整体架构的一部分。小米集团于 2018 年在港股上市,股票代码01810.HK,小米汽车的权益通过集团股权结构间接反映。
- 产能与新车规划
- 工厂进展:北京亦庄二期工厂已通过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将支撑首款 SUV 车型 YU7 的量产。
- YU7 上市计划:原定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的 YU7 因事故调查和技术调整推迟至 8 月,定位中大型 SUV,售价预计 30-4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技术投入与研发
小米汽车 2025 年计划投入超 300 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包括自研 V8s 电机、800V 高压平台、智能底盘及全场景智驾系统。此外,小米 SU7 Ultra 已实现纽北赛道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强化品牌技术形象。
四、员工激励与生态协同
- 股权激励计划
小米汽车通过子公司 Xiaomi EV 实施股权激励,授权上限为 10 亿股(占已发行股份 10%),以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若未来独立上市,员工期权可转换为对应股票;若未上市,则可兑换为小米集团限制性股票或现金。
- 生态整合与渠道扩张
小米汽车与集团生态深度协同,例如通过 MIUI 系统实现手机与车机无缝互联,并计划在 2025 年开设超 400 家大型门店,整合 3C 产品与汽车销售。
五、消费者权益争议与保障
- 订单与定金规则
根据《小米汽车购买协议》,用户需在收到尾款支付通知后 7 日内完成支付,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部分用户因延期政策与尾款支付冲突产生纠纷,官方强调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力。
- 售后服务与质量反馈
部分用户反映车辆交付后出现座椅质量问题、智驾系统故障等,但小米售后以 “外力导致” 或 “系统正常” 为由拒绝退换,引发消费者不满。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 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核心增长点来自 SU7 系列的持续热销及 YU7 的上市。若产能爬坡顺利,叠加技术投入,其毛利率有望从 2024 年的 18.5% 提升至 20% 以上。长期来看,小米计划 2027 年启动海外工厂建设,加速全球化布局。
总结: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上市权益主要围绕消费者购车优惠、股东控制权结构及战略扩张展开,目前未独立上市,权益通过小米集团港股体现。消费者需关注限时购车政策及合同条款,投资者则需关注集团整体财务与产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