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已推出多款重磅车型,其中以小米 SU7 Ultra为代表的旗舰车型,不仅在性能上达到全球顶尖水平,更在智能驾驶、生态整合等方面展现出科技巨头的创新实力。以下是关于 2025 年小米自动挡汽车的核心信息:
一、旗舰车型:小米 SU7 Ultra
1. 性能与设计
- 动力系统:搭载由两台小米超级电机 V8s 和一台 V6s 组成的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马力达 1548PS,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超 350km/h,创下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2 分 09 秒 944)。
- 电池技术: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里程620km,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充电 5 分钟可增加续航 220km。
- 车身设计:量产版长宽高为 5115/1970/1465mm,轴距 3000mm,采用碳纤维车顶、碳陶瓷制动盘等轻量化材料,整备质量<2400kg,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
2. 智能驾驶与科技配置
- 自动驾驶系统:配备Xiaomi Pilot Max,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包括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道路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核心技术包括:
- 变焦 BEV 感知技术:实现 160 米超广静态感知,精准识别车道线和障碍物。
- 端到端大模型:直接从摄像头图像生成行驶轨迹,优化复杂路况决策效率。
-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增强激光雷达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雨天降噪效果显著。
- 智能座舱:搭载 16.1 英寸 3K 中控屏、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和小米澎湃 OS 系统,支持与小米手机、IoT 设备无缝联动,实现 “人 - 车 - 家” 全场景智能交互。
3. 市场表现与定价
- 销量:2025 年 2 月上市后,2 小时大定破 10000 台,3 月订单突破 19000 台,提前完成年销 1 万辆目标。
- 价格: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竞速套装 10 万元(需完成纽北挑战后解锁)。
二、2025 年新车规划
1. 小米 YU7(中大型纯电 SUV)
- 定位:售价 30 万 - 40 万元,主打家庭用户市场,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提供单电机(235kW)和双电机(508kW)版本,CLTC 续航最高 770km。
- 技术亮点:搭载环形投影屏、激光雷达,支持 800V 高压快充,5 分钟补能 150km。
- 上市时间:预计 2025 年 6-7 月交付,目标年销 15 万辆。
2. 增程式 SUV(内部代号 “昆仑”)
- 定位:售价 15 万元左右,采用增程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 400km,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计划 2025 年四季度亮相。
三、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布局
1. 核心技术
- 三电系统:自研超级电机 V8s 功率密度达 10.14kW/kg,支持 35000rpm 超高转速;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提升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
- 轻量化车身:投资蜂窝铝镁合金型材研发,车身减重 15%,抗扭刚度提升 20%,白车身重量降至 320kg。
- 充电网络:接入超 102 万根充电桩,覆盖全国 365 座城市,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共享充电资源。
2. 供应链协同
-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
- 智能化合作伙伴:英伟达(Orin 芯片)、博世(IPB 2.0 制动系统)、拓普集团(底盘系统)。
- 生态整合:开放澎湃秒充技术,吸引第三方加入小米供应链,摊薄研发成本。
四、市场策略与竞争态势
1. 销量目标
- 2025 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 万辆,较 2024 年(13.5 万辆)翻倍,市场占有率预计提升至 2.69%。
2. 全球化布局
- 欧洲市场:SU7 Ultra 于 2025 年 3 月在欧洲亮相,挑战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性能标杆地位。
- 东南亚市场:计划推出性价比车型,通过本地化合作降低关税和运营成本。
3. 竞争挑战
- 价格战压力:特斯拉 Model Y 焕新版降价至 26 万元,加剧中端市场竞争。
- 产能瓶颈:YU7 与新工厂产能爬坡需同步推进,避免交付延期。
五、用户体验与生态优势
1. 智能生态
- 人车家全场景联动:通过小米澎湃 OS 实现手机、汽车、家居设备无缝连接,支持米家设备无感上车、远程控制等功能。
- 充电服务:小米充电地图实时显示充电桩状态,支持扫码充电和跨品牌共享。
2. 售后服务
- 门店网络:2025 年计划新增 16 家门店,覆盖呼和浩特、洛阳等新城市,配套 29 家服务中心。
- OTA 升级:定期推送智能驾驶功能更新,例如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内测版。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汽车以高性能、智能化、生态整合为核心竞争力,SU7 Ultra 的上市标志着小米在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强势崛起。通过双车战略、技术攻坚与全球化布局,小米正试图在新能源赛道复制手机领域的 “性价比 + 生态” 模式。尽管面临激烈竞争和产能挑战,但其 “科技平权” 理念与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仍为其在 2025 年的市场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