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产品线中并未出现名为 “鲲鹏” 的车型,且小米与华为鲲鹏或其他使用 “鲲鹏” 品牌的企业也未公布相关合作计划。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汽车 2025 年核心产品
- SU7 系列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 在 2024 年上市后表现强劲,全年交付量达 13.68 万辆。2025 年,小米推出了SU7 Ultra,这是一款基于赛道版原型车打造的高性能车型,搭载三电机驱动系统,总功率 1138kW,零百加速仅需 1.98 秒,极速可达 350km/h,预售价 81.49 万元。该车配备碳纤维轻量化设计、碳陶瓷制动盘等赛道级配置,主打极致性能。
- YU7 SUV
小米 2025 年的重点车型是品牌首款中型 SUV——YU7,预计 6-7 月上市。该车基于小米自研的 “麒麟” 电驱平台,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续航里程最高突破 CLTC 800 公里。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主打大五座布局,并支持高阶智驾系统(带激光雷达版本)。市场定位预计在 25-40 万元区间,成为小米冲击主流市场的关键产品。
二、关于 “鲲鹏” 的可能误解
- 鲲鹏技术的归属
- 华为鲲鹏:主要应用于服务器芯片和云计算领域,与汽车行业暂无直接关联。
- 奇瑞鲲鹏动力:奇瑞自主研发的混动系统,主打高效燃油经济性和性能,与小米无关。
- 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 G01 增程版计划搭载的技术,纯电续航或突破 400km,但属于小鹏自有技术。
- 宇通鲲鹏房车:宇通旗下的房车品牌,与小米汽车无交集。
- 名称混淆的可能性
用户可能将 “鲲鹏” 与小米 SU7 Ultra 的高性能特性(如 “麒麟” 电驱平台)或其他品牌技术混淆。例如,小米 YU7 搭载的 “麒麟” 电驱平台与 “鲲鹏” 在名称上均带有神话色彩,但属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
三、小米汽车的技术布局
- 三电与底盘创新
小米 2025 年重点研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48V 线控转向及线控刹车等前沿技术,旨在提升车辆性能和智能化水平。这些技术尚未命名为 “鲲鹏”,但可能成为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产能与交付目标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年产能已提升至 15 万辆,二期工厂计划 2025 年年中竣工,届时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以支撑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目前 SU7 订单积压约 15 万辆,YU7 的上市将进一步考验产能。
四、市场竞争与合作动态
- 充电网络合作
小米已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用户可共享超过 5000 个超充桩,缓解续航焦虑。
- 行业竞争格局
2025 年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小鹏 G9、特斯拉 Model Y 改款、深蓝 S09 等车型均对小米构成挑战。小米需凭借技术差异化(如 SU7 Ultra 的赛道性能)和性价比(如 YU7 的定价策略)巩固市场地位。
结论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并无名为‘鲲鹏’的车型或技术,用户可能混淆了其他品牌的 “鲲鹏” 技术或名称。小米 2025 年的核心产品为 SU7 Ultra 和 YU7,分别瞄准高性能和主流 SUV 市场,技术重心集中在自研电驱平台、智能底盘及产能扩张上。若未来有新合作或命名调整,需以官方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