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和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第三款汽车的核心信息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型定位与命名
- 核心定位:
第三款车型预计为增程式中大型 SUV,内部代号 “昆仑”。该车将主打家庭用户市场,直接对标理想 L9、问界 M9 等竞品,价格区间可能在30 万 - 40 万元。
- 设计语言:与前两款车型(SU7、YU7)的运动风格不同,“昆仑” 采用方正造型,强调空间实用性和商务气息,配备三排 6/7 座布局,轴距超过 3.1 米,车长或达 5.1 米。
- 技术亮点:搭载激光雷达、后轮转向系统(博世提供),支持高阶智驾功能(如城市 NOA),并深度整合小米生态(手机、家居互联)。
- 命名争议:
部分媒体推测该车可能命名为小米 YU9,但尚未有官方确认。
二、动力与技术配置
- 动力系统:
- 增程式混动:采用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四驱方案,纯电续航约 2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彻底解决长途续航焦虑。
- 电池与充电:搭载欣旺达动力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技术,5 分钟补能 150 公里。
- 智能驾驶:
- 配备小米自研的 “澎湃智驾” 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激光雷达 + 800 万像素摄像头),算力达 1024TOPS,支持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 后轮转向技术可将转弯半径缩小至 11 米,提升大型车的操控灵活性。
- 生态互联:
延续小米 HyperOS 系统,支持 “人车家全生态” 联动,如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智能家居、手机无缝投屏等。
三、发布时间与产能规划
- 上市节奏:
- 2025 年四季度:可能亮相上海车展或小米秋季发布会,同步开启预售。
- 2026 年量产:受限于工厂产能爬坡,实际交付可能在 2026 年一季度。
- 产能支撑:
- 小米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总产能提升至 35 万辆 / 年,为第三款车的生产提供保障。
- 但需注意,现有 SU7 订单积压严重(等车周期最长达 50 周),第三款车的产能可能优先保障前两款车型。
四、市场策略与竞争挑战
- 战略意义:
- 完善产品线:形成 “轿车(SU7)+ 纯电 SUV(YU7)+ 增程 SUV(昆仑)” 的组合,覆盖 20 万 - 40 万元主流市场。
- 生态闭环:通过增程车型吸引对续航敏感的家庭用户,进一步绑定小米生态用户。
- 竞争压力:
- 价格区间:30 万 - 40 万元市场已有理想 L9、问界 M9 等强者,小米需在性价比和智能化上突破。
- 技术验证:增程系统的可靠性、智驾功能的实际体验将成为用户决策的关键。
五、总结与展望
- 核心预期:2025 年小米第三款汽车大概率为增程式 SUV “昆仑”,定位中大型家庭用车,预计四季度亮相,2026 年交付。
- 风险提示:若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或市场竞争加剧,上市时间可能推迟。
- 用户关注点:价格、智驾功能落地情况、小米生态整合深度将是影响购买决策的核心因素。
建议持续关注小米官方动态及 2025 年上海车展(4 月 23 日),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