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天津已成为小米汽车在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布局涵盖销售服务、供应链协同、物流枢纽及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展现出 “生产 - 销售 - 服务” 全链路的深度融合。
一、销售与服务网络:区域市场的核心节点
- 旗舰级销售服务中心
小米汽车天津空港汽车园销售服务中心于 2024 年 12 月 29 日正式运营,这是小米在天津的首个大型服务综合体,占地面积达 7000 平方米,提供展示销售、售后维修、事故救援等一站式服务。该中心采用小米生态链的 “人车家” 展示模式,配备专业团队和智能化设施,成为小米在华北市场的标杆。
- 政策驱动的销量增长
天津市 2025 年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对小米 SU7 等车型提供最高 2 万元补贴,叠加小米官方优惠后,消费者实际购车成本显著降低。政策刺激下,天津在 2025 年 1 月的小米汽车销量达 428 辆,位列全国第 20 位,虽不及一线城市,但作为区域市场表现稳定。
- 物流枢纽地位凸显
天津港成为小米汽车的重要发运节点。2025 年 2 月,近 2000 辆小米汽车通过天津港公水联运发往南沙港和宁波港,实现京津冀物流体系的高效协同。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还为后续出口业务奠定基础。
二、供应链协同:京津冀产业联动的典型样本
- 本地化零部件配套
天津已有超过 120 家关键零部件企业为小米汽车配套,覆盖车身结构、热管理、电子设备等领域。例如:
- 天津泓德汽车玻璃:作为福耀集团子公司,承接小米 SU7 全系玻璃生产,2024 年因订单激增紧急扩建生产线,西青区政府通过 “吹哨调度” 加速审批,确保产能及时释放。
- 北京经纬恒润天津工厂: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驾驶电子产品,2024 年新投产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效率 40%,支撑小米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的智能化需求。
- 京津冀产业链深度融合
天津与北京在汽车产业上形成 “研发 - 制造 - 服务” 的互补格局。例如,小米汽车总部及工厂位于北京,而天津依托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承担零部件生产、物流中转及区域销售功能。这种分工模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强化,2024 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中,新能源汽车相关合作占比超 30%。
三、技术研发与产业生态: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探索
- 智能网联技术落地
天津西青区作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小米汽车参与西青区全域测试,并在 “于家堡 — 响螺湾” 片区等场景开展车路协同示范应用,为后续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铺路。
- 绿色能源布局
天津港与小米汽车合作探索氢能重卡运输,2024 年 12 月荣程新能集团在黄骅港投运 150 辆氢能重卡,未来或扩展至天津港,形成 “氢能 + 新能源汽车” 的绿色物流闭环。此外,天津的甲醇汽车技术路线也在推进,可能为小米后续商用车布局提供技术储备。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 产能与供应链压力
尽管天津供应链配套完善,但小米汽车的核心产能仍集中于北京工厂。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等车型订单激增(如 3 月锁单量突破 19000 台),可能对天津的零部件供应和物流能力构成考验。
- 区域市场竞争加剧
天津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激烈竞争。小米需进一步强化本地化服务,例如推出针对天津消费者的定制化金融方案或充电服务,以提升市场份额。
- 出口与国际化机遇
天津港的区位优势为小米汽车出口提供便利。未来若小米开拓欧洲或东南亚市场,天津有望成为重要的出口基地,特别是通过中欧班列或滚装船运输实现 “中国制造,全球销售”。
总结
2025 年的天津已成为小米汽车在华北的 “第二主场”,其角色从单纯的销售市场升级为供应链协同、物流枢纽及技术应用的综合平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化和天津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持续加码,小米汽车在天津的布局将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延伸,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提供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