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公布的 2025 年车型规划包括5 款量产车型,覆盖从 15 万元到百万元级的价格区间,形成了 “轿车 + SUV + 增程” 的立体化产品线布局。以下是具体车型及关键信息:
一、已上市车型
1. 小米 SU7 系列(2024 年 3 月上市)
- 定位:C 级纯电轿车,主打高性能与智能化。
- 核心配置:
- 搭载小米自研 V8s 电机,峰值功率 495kW,0-100km/h 加速 2.78 秒,CLTC 续航最高 830km。
- 配备城市领航辅助(City NOA)系统,覆盖 200 + 城市,误操作率仅 0.07 次 / 百公里。
- 智能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 MIUI Phone Link 无缝互联。
- 市场表现:2024 年累计交付 13.69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累计订单超 40 万辆。
2.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
- 定位:高性能旗舰版,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核心配置:
- 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输出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超 350km/h。
- CLTC 续航 620km,电耗 16.5kWh/100km,整备质量<2400kg。
- 采用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池成本降低 12%。
- 市场反馈:上市 2 小时大定破万,锁单均价 31.2 万元,成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标杆。
二、计划上市车型
3. 小米 YU7(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预计推迟至 8 月)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主打运动化设计。
- 核心配置:
- 长宽高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五座布局。
- 搭载 96.3kWh 电池包,提供 770/760/675km 三种续航版本。
- 支持后轮转向,最小转弯直径 11.7m,制动距离 30.8 米。
- 产能瓶颈:因二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台)6 月才投产,且 SU7 系列产能吃紧,上市时间可能延后。
4. 小米增程 SUV(内部代号 “昆仑”,预计 2025 年四季度亮相)
- 定位:中大型增程式 SUV,瞄准 15 万元级市场。
- 核心配置:
- 增程动力系统,综合续航超 1000km。
- 配备后轮转向,提升操控灵活性。
- 起售价预计 15 万元,对标理想 L7、问界 M5。
- 战略意义:填补小米在增程领域的空白,扩大价格覆盖区间。
5. 小米 SU5(预计 2025 年下半年上市)
- 定位:15-20 万元级纯电轿车,主打性价比。
- 核心配置:
- 基于小米新一代平台打造,重量比 SU7 轻 30%,电池容量减少 25%。
- 搭载入门级智驾系统,支持基础 L2 功能。
- 市场目标:与比亚迪秦 PLUS、特斯拉 Model 2 等争夺主流市场份额。
6. 小米 SU9(预计 2025 年下半年上市)
- 定位:百万级旗舰轿车,对标保时捷 Taycan。
- 核心配置:
- 搭载固态电池技术(目标能量密度 300Wh/kg),续航超 1000km。
- 采用全场景 AI 大模型,支持语音交互 0.8 秒响应。
- 技术突破:小米首次涉足超高端市场,验证品牌溢价能力。
三、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工厂扩建:北京二期工厂 6 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40 万台,主要用于生产 YU7 和增程 SUV。
- 供应链风险:英伟达 Thor 芯片供应不稳定,可能影响 YU7 智驾系统量产。
- 事故影响:SU7 近期交通事故引发舆论关注,可能导致 YU7 安全性测试周期延长。
四、市场目标与竞争策略
- 销量目标: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较 2024 年增长 159%。
- 价格策略:通过 SU5(15-20 万)、SU7(21.59 万起)、YU7(30-40 万)、SU9(百万级)覆盖全价格带,形成 “价格屠刀 + 技术标杆” 组合。
- 生态协同:依托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强化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无缝联动,提升用户粘性。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将推出5 款量产车型,形成 “轿车 + SUV + 增程” 的立体化布局,覆盖 15 万元至百万元级市场。其中,SU7 Ultra 和 YU7 是高端化核心产品,SU5 和增程 SUV 则承担销量主力角色。尽管面临产能爬坡和供应链挑战,小米凭借 “技术普惠” 战略和生态优势,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