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构建起覆盖电池、智能驾驶、车身制造、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多元化供应链体系,其供应商网络既包含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巨头,也有通过战略投资深度绑定的创新型企业。以下从关键技术领域展开分析:
一、动力电池与能源系统
- 宁德时代
- 技术亮点:独家供应 SU7 Ultra 的麒麟 5.0 电池(101kWh,800V 平台),支持 4C 超充技术,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能量密度达 255Wh/kg。
- 合作模式:采用电芯倒置技术提升安全性,Pro/Max 版车型明确搭载其电池,订单占比约 40%。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技术路线:为标准版 SU7 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通过 CTB 技术实现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能量密度提升 15%,成本降低 10%。
- 市场策略:与宁德时代形成 “随机混装” 模式,用户无法自主选择,但参数承诺一致性(73.6kWh,CLTC 续航 700km)。
- 中创新航
- 定位:一级电池供应商,提供动力电池系统,适配小米汽车中低端车型需求。
二、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 地平线 & 速腾聚创
- 激光雷达:联合开发混合固态雷达 AT128,搭载于 SU7 Ultra,点云压缩算法使带宽占用降低 40%。
- 高通 & 英伟达
- 芯片方案:高通骁龙 8295 芯片(30TOPS AI 算力)用于智能座舱,英伟达 Orin-X 双芯片(508TOPS)支持高阶自动驾驶。
- 德赛西威
- 域控制器:供应支持小米 HyperOS 系统的多屏联动域控制器,实现座舱与驾驶功能的深度整合。
- 中科创达
- 软件支持:提供智能驾驶中间件解决方案(如 “魔方中间件”),加速小米自动驾驶算法迭代,2025 年相关业务收入预计突破 20 亿元。
三、车身与底盘系统
- 福耀玻璃
- 技术突破:为小米汽车定制高安全玻璃,符合美国 DOT、欧洲 ECE 及中国 3C 标准,应对 3 月自燃事故后推出玻璃救生解决方案。
- 赛轮轮胎
- 赛道级产品:联合开发 Podium Track PT01 半热熔轮胎,适配 SU7 Ultra,售价 2450 元 / 条,通过小米有品商城直接销售,支持 10 分钟极速换胎服务。
- 拓普集团
- 核心部件:供应空气弹簧、座椅系统,单车价值超 5000 元,覆盖特斯拉、理想等头部车企供应链。
- 凯众股份
- 智能底盘:提供线控转向减震元件,适配 48V 线控底盘架构,国内市占率超 30%。
四、轻量化与材料创新
- 中复神鹰
- 碳纤维技术:独家供应 T800 级碳纤维,全车用量 5.5㎡,减重 40%,应用于 SU7 Ultra 车身框架。
- 易弗明
- 钢铁材料:通过专利授权生产铝硅镀层热冲压钢,实现车门环一体化制造,成本降低 20%,重量减轻 15%,已服务于长城、一汽等车企。
- 星源卓镁
- 镁合金应用:供应 SU7 镁合金支架,减重 30%,通过小米 “零缺陷” 质量认证,2025 年产能翻倍至 20 万吨。
五、电驱动与动力系统
- 汇川技术
- 电机电控:提供 21000rpm V6s 超级电机,扭矩密度行业领先,联合开发适配小米自研 1500V SiC 芯片的电控系统。
- 湘油泵(美湖智造)
- 动力部件:深度覆盖小米未来几年产能,手握 200 万套订单,保障动力系统稳定供应。
六、软件与生态协同
- 小米澎湃 OS
- 系统整合:基于自研 HyperOS,实现手机、家居与汽车的无缝互联,开放澎湃秒充技术构建快充生态。
- 高德地图
- 导航服务:深度集成于智能座舱,支持实时路况与充电桩信息查询。
供应链战略特点
- 双供应商策略:如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轮胎领域的赛轮与米其林,通过多元化降低风险。
- 投资即整合:通过战略投资易弗明(钢铁材料)、星源卓镁(镁合金)等企业,构建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
- 生态开放:允许友商采购小米供应链产品(如蜂窝铝镁合金型材),摊薄研发成本。
潜在风险与挑战
- 电池透明度争议:标准版车型的 “电池盲盒” 策略引发用户对安全与品控的担忧,需进一步优化沟通。
- 技术迭代压力:特斯拉、比亚迪等对手加速布局固态电池、纳米晶格钢等新技术,小米需持续投入研发。
通过上述供应链布局,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实现了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的平衡,其 35 万辆交付目标的达成将进一步验证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