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产品线均为纯电驱动。从已上市的小米 SU7 系列到即将推出的 YU7,小米正通过技术迭代与市场策略,在纯电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一、现有车型的纯电布局
- 小米 SU7 系列:性能与续航双突破
小米首款车型 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已形成完整的纯电产品线。其中,SU7 Max 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673 马力,CLTC 续航达 800 公里,成为中国唯一同时实现 2 秒级加速和 800 公里续航的纯电轿车。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进一步升级,三电机系统总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仅 1.97 秒,CLTC 续航 620 公里,定位高性能旗舰市场。这些车型均基于小米自研的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支持 5 分钟充电 220 公里的超快充技术。
- 小米 YU7:纯电 SUV 的场景拓展
小米第二款车型 YU7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该车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双电机版综合功率 508kW,CLTC 续航最高 77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快充。YU7 的推出将填补小米在 SUV 市场的空白,与 SU7 形成 “轿车 + SUV” 双线布局,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二、技术支撑与市场策略
- 电池与三电技术迭代
小米 SU7 系列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采用 CTB(Cell to Body)倒置电芯技术,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至 200Wh/kg 以上。2025 年,小米还将引入半固态电池技术,预计续航可突破 1000 公里,同时支持 10 分钟充电 600 公里的超快充。此外,小米自研的 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达 27200rpm,动力响应速度比传统电机提升 30%。
- 智能生态与用户体验
小米汽车深度整合澎湃 OS 系统,实现车机与米家设备的无缝联动。例如,用户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空调、窗帘,或在车内直接调用小米平板的算力资源。SU7 系列还配备 Xiaomi HAD 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城市领航辅助和高速 NOA 功能,传感器融合方案包括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11 个摄像头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
- 产能与市场目标
2025 年小米汽车产能目标为 35 万辆,其中 SU7 系列月交付量已突破 2.9 万辆。为满足需求,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提前竣工,新增年产能 20 万辆。市场策略上,小米通过 “颜色营销”(如霞光紫、璀璨洋红等限定配色)和配置下放(如 240W 快充技术)吸引消费者,标准版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三、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政策导向与行业竞争
中国政府在 2025 年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包括免征购置税、以旧换新补贴和智能网联试点等。小米汽车作为智能网联领域的代表,其技术路线与政策方向高度契合。同时,行业竞争加剧,特斯拉、蔚来等品牌面临创新乏力的挑战,而小米凭借 “技术自主 + 生态霸权” 的策略,在纯电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 增程技术的定位
尽管小米曾计划推出 SU7 增程版,但根据最新信息,2025 年的产品线仍以纯电为主。增程式混动车型 “昆仑” 预计 2026 年上市,主打长途续航市场,而 2025 年的战略重心仍是巩固纯电车型的市场地位。这一决策与长城汽车等企业 “不做增程” 的表态相呼应,反映出行业对纯电技术路线的共识。
四、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纯电布局已形成 “轿车 + SUV” 的产品矩阵,并通过技术迭代和生态整合构建护城河。随着半固态电池、超快充等技术的落地,以及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的销量目标,成为中国纯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其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的持续升级,也将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出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