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尚未有明确的 7 万元车型计划,其产品线主要集中在 2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现有车型价格定位
- 小米 SU7(2023 年 12 月上市):
- 作为小米首款车型,定位中高端纯电轿车,起售价 21.59 万元,顶配版接近 30 万元。
- 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版本售价 52.99 万元,主打高性能和智能驾驶,进一步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 市场表现强劲,2025 年 1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台,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 首款纯电 SUV,预售价 23-33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车身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和双电机配置(前 220kW + 后 288kW)均优于 SU7,定位更高端。
二、低价车型的规划与挑战
- 第三款车型 “昆仑”(2026 年上市):
- 内部代号 “昆仑”,采用增程动力,预售价约 15 万元,主打 “低价走量”。
- 采用 “素车 + 选装” 模式,取消非核心部件(如座椅加热、音响系统等),通过选装提升盈利空间。
- 这一策略借鉴了特斯拉的 “基础版 + 选装包” 模式,但价格仍高于 7 万元。
- 成本与技术限制:
- 七万元级车型通常为微型电动车(如五菱宏光 MINI EV),但小米尚未布局该领域。
- 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较高(如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费用达 33 亿元),且 SU7 的电池成本占比约 40%,难以支撑低价车型的盈利。
- 行业分析指出,小米若推出 7 万元车型,需在供应链、生产工艺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但目前未见相关动作。
三、市场策略与行业趋势
- 避开价格战:
- 2025 年汽车行业价格战主要集中在 15-30 万元区间(如比亚迪秦 L DM-i 降至 8.98 万元),但小米选择以技术和品质突围。
- 雷军多次强调 “性价比不是低价”,小米 SU7 通过对标百万级豪车(如保时捷 Taycan)提升品牌溢价。
- 聚焦智能化与生态整合:
- 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人车家全生态”,如 SU7 支持手机互联、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
- 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搭载 L3 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硬件成本较高,进一步排除低价可能性。
四、未来可能性分析
- 政策与市场变化:
- 若 2025 年后动力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如碳酸锂价格跌破 5 万元 / 吨),或政府推出新一轮购车补贴,小米可能调整策略。
- 但短期内,小米更倾向于通过现有车型(SU7、YU7)扩大市场份额,而非进入低价红海。
- 子品牌或合作计划:
- 参考吉利(极氪)、比亚迪(方程豹)的多品牌战略,小米未来可能推出独立子品牌专攻低价市场。
- 但目前尚无官方消息,且子品牌的孵化需要时间,2025 年内可能性较低。
结论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力车型仍将围绕 20-30 万元区间展开,7 万元车型的推出缺乏技术、成本和战略支撑。若用户关注低价新能源车,可考虑五菱宏光 MINI EV、比亚迪海鸥等现有车型;若期待小米的低价产品,需关注 2026 年 “昆仑” 车型的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