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产品布局仍聚焦于中高端市场,尚未推出价格在10 万元以下的车型。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2025 年小米汽车核心车型及价格区间
- 小米 SU7 系列(已上市)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 系列定位20 万 - 30 万元级纯电轿车,标准版补贴后起售价约 19.59 万元,Pro 版 22.23 万元,Max 版 27.12 万元。2025 年新增的SU7 Ultra售价高达 52.99 万元,主打高性能和赛道体验,搭载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仅需 1.98 秒,CLTC 续航 630 公里。
-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定位30 万 - 40 万元级,车身尺寸接近特斯拉 Model Y,提供单电机后驱(续航 820km)和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版本,支持 800V 高压快充,起售价或下探至 23 万元。
- 第二款 SUV(2025 年上半年推出)
定位15 万 - 20 万元级走量车型,主打家用市场,可能采用增程式动力或磷酸铁锂电池以降低成本,预计销量目标占全年总交付量的 40% 以上。
二、小米汽车的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高端化优先,逐步下探
小米通过 SU7 系列和 YU7 树立品牌技术形象,首款车 SU7 锁单量已突破 7 万辆,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低价车型需等待第三款车(内部代号 “昆仑”),预计 2026 年上市,定位 15 万元级,采用欣旺达低价电池以控制成本。
- 供应链成本控制
2025 年动力电池成本预计下降 40%(高盛数据),小米通过自研电机、碳化硅电控技术及生态链协同(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供应)进一步优化成本,但短期内难以支撑 10 万元以下车型的利润空间。
- 市场竞争与品牌平衡
小米需在智能化体验(如 Xiaomi Pilot 智驾系统、HyperOS 座舱)和价格亲民性之间权衡。目前 10 万级市场由比亚迪秦 PLUS、五菱星光等车型主导,小米若仓促推出低价车可能影响品牌溢价。
三、用户需求的替代方案
若您关注10 万元级新能源车,可参考以下建议:
- 五菱星光:纯电版续航 410-510km,插混版纯电续航 150km,标配后多连杆独立悬挂,起售价 9.98 万元。
- 比亚迪秦 PLUS:DM-i 插混版亏电油耗 4.6L/100km,纯电续航 120km,品牌可靠性和充电网络优势显著。
- 五菱缤果:2025 款新增芋泥紫配色,支持 15 分钟快充补能 200km,定位女性用户,起售价 7.38 万元。
四、未来动向与建议
- 关注 2025 年上海车展(4 月 23 日):小米将展示 SU7 全系及 YU7 实车,或释放更多产品细节。
- 等待第三款车信息:若小米按计划于 2026 年推出 15 万元级车型,可能成为性价比之选,但需耐心等待。
- 官方渠道获取实时信息:建议通过小米汽车官网、官方社交媒体或线下门店(2025 年计划拓展至 2 万家)获取最新动态。
综上,2025 年小米汽车暂无价格在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但第二款 SUV(低于 20 万元)和第三款车(2026 年)的规划显示其未来将逐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若预算有限,可优先考虑同价位竞品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