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延续了品牌一贯的科技与运动基因,同时针对不同车型定位进行了差异化创新。以下是基于官方信息和实车曝光的详细解读:
一、小米 SU7 Ultra:赛道级性能与豪华美学的结合
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以 **“赛道化设计”** 为核心,将空气动力学与豪华元素深度融合,展现出极致的性能姿态。
- 外观设计
- 低趴车身与碳纤维套件:量产版车身尺寸为 5115×1970×1465mm,轴距 3000mm,采用更低趴的车身姿态(高度较原型车增加 59mm)。车身覆盖 24 处碳纤维组件,包括前唇、侧裙、尾翼等,整车减重超 599kg,整备质量仅 1900kg。
- 空气动力学强化:固定式碳纤维大尾翼、超大尾部扩散器、前后开放式轮拱等设计,带来最大 2145kg 的下压力,风阻系数低至 0.21。
- 细节亮点:黑化车标、激光雷达(车顶)、碳纤维侧裙装饰件、21 英寸黑色轮辋(搭配倍耐力 P ZERO 轮胎),以及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和 Akebono 黄色制动卡钳,凸显赛道属性。
- 配色选择:提供闪电黄、太空银、鹦鹉绿、珍珠白、曜石黑五种车身颜色,其中闪电黄搭配闪电拉花,视觉冲击力极强。
- 用户评价
- 媒体认为其外观 “独树一帜”,新华网评价其 “赛道套件与低趴姿态呈现出性能特质”。
- 消费者对碳纤维材质和激进设计给予高度认可,但部分用户认为量产版相比原型车 “战斗感有所减弱”。
二、小米 YU7:轿跑 SUV 的跨界美学
作为小米首款纯电 SUV,YU7 以 **“运动与实用兼顾”** 为设计理念,在保持家族化语言的同时,融入 SUV 的力量感与轿跑的流畅线条。
- 外观设计
- 轿跑 SUV 造型:车身尺寸 4999×1996×1608mm,轴距 3000mm,溜背式车顶与短前后悬设计,营造出跨界风格。雷军称其 “更强调能耗和运动性能”,而非单纯追求空间。
- 家族化元素:前脸延续 SU7 的流线型设计,十字型日行灯、进气风道、前盖导流槽等细节与 SU7 一脉相承,但大灯组采用全新布局,上部风道与下部灯组分离,辨识度更高。
- 空气动力学优化: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轮毂(花瓣样式)、翼子板导流槽、双层扰流板(尾部)等设计,提升续航效率(CLTC 最高 820km)。
- 细节亮点:U 型尾灯、隐藏式后雨刷、激光雷达(车顶)、电子按键车门开启方式,以及双色内饰(黑黄 / 黑红),兼顾科技感与豪华感。
- 用户评价
- 媒体认为其外观 “颜值高于 SU7”,车尾肌肉感和双层扰流板设计 “运动气息浓厚”。
- 消费者对轿跑 SUV 的跨界风格接受度较高,但部分用户指出 “车身高度偏低,头部空间一般”。
三、设计语言与技术亮点
- 家族化设计延续
- 小米汽车 2025 年车型(SU7 Ultra、YU7)均采用 **“水滴大灯”“光环尾灯”“涟漪曲面”** 等标志性元素,强化品牌辨识度。
- SU7 Ultra 的赛道化套件与 YU7 的跨界风格,体现了小米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精准定位。
- 科技配置与材质创新
- 智能元素:SU7 Ultra 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布局融入车身设计;YU7 的环视投影屏(取代传统仪表盘)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提升交互体验。
- 材质工艺:SU7 Ultra 的全碳纤维车身、镀金车标(量产版保留),以及 YU7 的金属拉丝工艺,展现出高端化倾向。
- 市场定位与用户反馈
- 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起售,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凭借 “超跑性能 + 亲民价格” 吸引性能爱好者。
- YU7 定位 30-40 万元市场,瞄准特斯拉 Model Y 用户,通过轿跑 SUV 设计和长续航(CLTC 820km)抢占细分市场。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呈现出 **“性能化”“家族化”“科技化”** 三大特征:
- SU7 Ultra以赛道级空气动力学和碳纤维材质,树立国产高性能电动车标杆;
- YU7通过轿跑 SUV 的跨界设计,拓展家庭用户市场;
- 两者均延续小米的科技美学,将智能配置与设计语言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增程 SUV(代号昆仑)和 SU8 等车型的推出,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或将进一步丰富,但核心的 “科技 + 运动” 基因仍将贯穿全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