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智驾怎么样

2025-04-19 18:43:06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智驾)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其技术布局和市场表现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技术架构与硬件配置


小米智驾以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Xiaomi HAD)为核心,采用 “感知 - 决策 - 控制” 一体化架构,支持从高速到城市道路的全场景覆盖。硬件方面,小米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配备了128 线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和 12 颗超声波雷达,结合双 NVIDIA Orin 芯片,总算力达 11.45EFLOPS,可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实时环境感知与决策。

标准版车型则采用轻量化配置,例如小米 SU7 标准版仅搭载1 颗 Orin N 芯片(84TOPS 算力),依赖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实现基础智驾功能,但缺乏激光雷达,导致对静态障碍物(如锥桶、施工路障)的识别能力有限,这在近期的高速事故中已暴露短板。

二、功能覆盖与实际表现


  1. 高速领航辅助(NOA)
    支持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最高时速达 135km/h。系统通过视觉语言大模型(VLM)优化决策逻辑,例如在施工路段可识别路障并规划绕行路径。但实际测试显示,标准版车型在逆光、夜间等场景下对静止障碍物的检测距离不足 100 米,紧急制动响应时间仅 2 秒,超出人类驾驶员的接管能力极限。

  2. 城市道路智驾
    小米 SU7 Pro/Max 车型通过 OTA 升级已全量推送端到端城市领航功能,支持无图通行、环岛处理、路口左转等场景。例如,系统可识别交警手势并自主协商变道,在人车混行的狭窄街巷中实现 “类人驾驶”。不过,其城市 NOA 的接管率仍高于头部竞品(如华为 ADS 3.0 的 0.1 次 / 千公里),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待提升。

  3. 泊车与安全功能
    支持 “车位到车位” 全自动泊车,车辆可自主寻找车位并泊入。安全方面,小米 SU7 搭载误加速抑制辅助(MAI)全向低速防碰撞系统(LAEB/RAEB),在 0-60km/h 全速域内提供防护。中汽测评显示,其主动安全得分率达 95.2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1. 头部竞品分析

    • 华为 ADS 3.0:凭借昇腾芯片和全栈自研能力,实现全域无图通行,事故率较人类驾驶低 54%,但生态封闭性较强。
    • Momenta:以端到端大模型和开放合作模式见长,城市 NOA 接管率低至 0.1 次 / 千公里,已适配 15 万元级车型。
    • 小鹏 XNGP:通过 “全国都好用” 策略覆盖超 50 城,但近期用户反馈显示其 NGP 在匝道汇入、急刹等场景存在体验问题。

  2. 小米的差异化优势

    • 生态整合:小米智驾与智能家居、穿戴设备深度联动,例如通过手机或手环实现远程召唤、车内场景切换等。
    • 成本控制:标准版车型通过简化硬件(如取消激光雷达)将智驾功能下探至 30 万元以内,相比华为、Momenta 更具价格竞争力。


四、争议与挑战


  1. 事故与安全争议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标准版在高速 NOA 模式下因未识别施工路障导致碰撞事故,引发对智驾系统可靠性的质疑。事故调查显示,系统从发出警告到碰撞仅 2 秒,远超驾驶员平均接管时间(2.3 秒),暴露出传感器配置和算法的局限性。

  2. 政策与法规适配
    北京、武汉等地的新条例允许 L3 级自动驾驶上路,但小米 SU7 尚未明确是否通过认证。此外,智驾事故的责任认定仍依赖车企自证,缺乏第三方数据监管,用户对 “车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的模式存疑。

  3. 用户认知与宣传偏差
    部分用户反映,小米对智驾功能的宣传(如 “上车即用”)与实际体验存在差距,例如城市 NOA 在暴雨、逆光等场景下频繁降级,需驾驶员持续关注路况。


五、未来展望


小米计划通过 **“数据飞轮” 战略 ** 加速智驾迭代,2025 年投入 75 亿元用于 AI 研发,目标是将城市 NOA 接管率降低至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其与蔚来、小鹏的充电网络合作(覆盖超 3 万个充电桩)间接提升了智驾场景的实用性。不过,要在竞争激烈的智驾市场中突围,小米需在传感器融合、算法鲁棒性和用户教育方面持续发力。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智驾已具备硬件堆料足、生态整合强、功能覆盖广的特点,在高速和泊车场景表现可圈可点,但复杂城市道路的可靠性和极端场景处理能力仍需提升。对于追求科技感和性价比的用户,小米智驾是一个值得体验的选择;但在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仍需驾驶员保持高度警惕。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46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