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在电池技术领域展现出显著突破,其核心产品小米 SU7 系列通过搭载前沿电池技术与创新设计,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焦点。以下从技术突破、车型应用、供应链布局、市场表现及政策影响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突破:固态电池与快充技术的双重革新
- 宁德时代「麒麟 5.0」固态电池量产落地
小米 SU7 Pro + 车型率先搭载宁德时代最新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传统液态电池约 250Wh/kg),体积减少 40%,实现 CLTC 续航1200 公里。该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Li₇P₃S₁₁),彻底消除液态电解液的燃烧风险,通过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国标超 3 倍),热失控风险降低 90%。
- 快充性能: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2 分钟充电 80%,配合自研高效热管理系统,充电时电池表面温度较液态电池低 22℃。
- 寿命与质保:支持 3000 次循环(剩余容量≥80%),约合 100 万公里行驶里程;首任车主享 10 年 / 30 万公里电池质保,衰减至 70% 可免费更换。
- 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设计
小米汽车获得电池及车身一体化结构专利,通过将电池包壳体顶部集成横梁,提升车身刚度与侧碰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辆轻量化,续航里程提升约 5%。该设计已应用于 SU7 Ultra 车型,其电池包在 Euro NCAP 碰撞测试中完整性得分 98%(历史最高)。
- 快充技术迭代
小米 SU7 系列全系支持800V 超充技术,其中 SU7 Ultra 赛道版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充电倍率达 5.2C,11 分钟即可从 10% 充至 80%,峰值放电功率 1330kW。标准版车型采用碳化硅 400V 平台,15 分钟可补充 350km 续航。
二、车型应用:覆盖多元市场的电池配置
- SU7 系列:性能与性价比的平衡
- 标准版:搭载弗迪磷酸铁锂电池(73.6kWh),CLTC 续航 668km,售价 21.59 万元。
- Pro 版 / 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93.7kWh),续航 830km,支持双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 2.78 秒。
- Ultra 版:顶配车型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5.0 固态电池,续航 1200km,售价 52.99 万元,上市 2 小时订单破万。
- YU7 SUV:家庭用户的新选择
2025 年 6 月推出的 YU7 SUV 提供三元锂(101.7kWh,续航 760km)和磷酸铁锂(96.3kWh,续航 820km)两种电池版本,支持后驱 / 四驱,售价或高于 SU7。其电池包采用 CTB 一体化技术,优化乘员空间的同时提升安全性。
三、供应链布局:多元合作与自主研发并行
- 核心供应商
- 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SU7 Pro/Max/Ultra)、固态电池(SU7 Pro+)及麒麟 Ⅱ 电池(赛道版)。
- 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SU7 标准版、YU7 后驱版)。
- 小米自研:部分车型采用自研电机与 PACK 技术,如 SU7 Ultra 的三电机四驱系统。
- 产能与成本控制
宁德时代南京工厂专线生产固态电池,月产能 1.2 万组,2026 年目标成本下降 30%(通过材料回收工艺优化)。半固态电池量产初期成本约 1 元 / Wh,全固态电池预计 2035 年降至 0.6-0.7 元 / Wh。
四、市场表现:销量与口碑双丰收
- 销量数据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系列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SU7 Ultra 上市后订单快速攀升,成为中大型电动车销量榜首。
- 用户反馈
- 续航与充电:SU7 Ultra 在 - 10℃低温下续航达成率 78%,800V 超充 10 分钟补充 390km 续航,缓解长途焦虑。
- 安全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 4.0)实现热失控前 15 分钟预警,零事故记录;智能座舱支持车家互联,8295 芯片提升交互流畅度。
- 短板:部分用户反映后排头部空间局促、物理按键缺失影响操作便利性。
五、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红利与回收布局
- 政策支持
- 购置税减免:2025 年底前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每辆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 3 万元。
- 换电补贴:城市公交换电每辆补贴 8 万元,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加速充电桩普及。
- 电池回收
小米计划布局电池回收技术,目标 2025 年实现锂回收率 95% 以上,通过材料循环降低成本。目前,小米与格林美等企业合作,探索梯次利用场景(如储能产品)。
总结:技术引领与生态协同
2025 年,小米汽车凭借固态电池、800V 超充、CTB 一体化等技术突破,在续航、安全、智能化等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其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与政策红利的结合,助力销量快速增长。未来,随着产能提升与回收体系完善,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普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