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用的谁的资质

2025-04-19 18:39:31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用的谁的资质

根据最新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使用的是其自主获得的独立生产资质,而非依赖其他企业的资质。这一资质的获取过程体现了小米在政策合规、技术实力和政府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关键节点展开分析:

一、资质获取的核心路径:从代工到独立


  1. 早期代工阶段(2023-2024 年)
    小米汽车在 2023 年 11 月首次通过工信部公告时,使用的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汽越野)的资质,产品尾标为 “北京小米”,生产地址为小米自建的北京亦庄工厂。这一阶段属于典型的 “代工模式”,即小米作为研发设计企业,借用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完成产品准入。

  2. 独立资质突破(2024 年 7 月)
    2024 年 7 月 12 日,工信部第 385 批公告显示,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名称正式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简化为 “小米”。这标志着小米已通过发改委备案和工信部审批,获得了完整的 “双资质”(生产制造资质和产品准入资质),成为继蔚来之后,少数通过 “先代工、后拿证” 路径成功闯关的新势力车企。


二、资质获取的关键条件与政策突破


  1. 发改委备案的 “神操作”
    根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需满足两大条件:

    • 所在省份产能利用率达标:北京市通过注销宝沃汽车资质、转让北京现代工厂给理想汽车等操作,大幅提升了产能利用率分母,帮助小米符合要求。
    • 股东资质达标:小米通过 “设计企业” 身份,在代工阶段累计销售超 3 万辆(2024 年 4-6 月交付量达 3 万辆),满足 “两年内销售 3 万辆纯电动车” 的条款。

  2. 工信部代工条款的窗口期
    小米借助《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的 “代工条款”,以研发设计企业身份借用北汽越野资质生产,并在销量达标后申请独立资质。这一政策在 2022 年《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被删除,但因该条例未正式出台,小米得以抓住政策窗口期。


三、资质获取的行业意义与影响


  1. “绝版资质” 的稀缺性
    自 2022 年起,国家已停止发放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小米通过北京市政府协调、技术合规性(如自研五大核心技术)和资金承诺(雷军宣布 10 年投入 100 亿美元且不融资),成为最后一批获得资质的企业之一。

  2. 对小米战略的影响

    • 产能自主:资质独立后,小米可加速北京工厂扩产(一期产能 15 万辆),并规划新车型(如 2026 年上市的增程 SUV)。
    • 品牌升级:尾标去 “北京” 化,强化小米品牌独立性,避免类似蔚来 “江淮代工” 的品牌认知问题。
    • 技术合规背书:资质获取过程中,小米的自研技术(如 V8s 电机、CTB 电池、泰坦合金等)被官方认可,为后续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四、对比其他新势力资质获取方式


企业资质获取方式时间备注
蔚来代工(江淮)→独立资质2023 年底耗时 5 年,销量达标后获资质
理想收购力帆2018 年传统车企收购路径
小鹏代工(海马)→收购福迪2019 年早期代工 + 后期收购
小米代工(北汽越野)→独立资质2024 年 7 月政策窗口期 + 政府协调,耗时 3 年

五、2025 年小米资质的稳定性


目前(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独立资质已稳固,且无新的政策变动影响其生产。未来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并删除代工条款,其他企业将无法复制小米的路径,但小米已完成资质闭环。

综上,2025 年小米汽车使用的是自主获得的独立生产资质,这一路径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窗口期、政府协调、技术合规性和快速销量达标,为其后续全球扩张(如欧洲市场)奠定了基础。

小米汽车用的谁的资质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40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