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即小米集团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尚未独立上市,其股票的具体上市地点仍未明确。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小米汽车的业务现状与战略定位
小米汽车自 2021 年启动造车计划以来,已推出首款车型小米 SU7,并在 2024 年 3 月正式上市。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销售超过 32 万辆,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台。其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中大型纯电 SUV)原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因产能调整和技术优化可能推迟至 8 月。
从战略定位看,小米汽车被视为小米集团 “人车家全生态” 的核心环节,雷军曾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将以全资方式推进,拒绝独立融资。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更可能作为小米集团的一部分发展,而非独立分拆上市。
二、上市地点的潜在选项与市场环境
1. 香港联交所(HKEX)
- 优势:
- 集团背景:小米集团本身已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01810.HK),若小米汽车独立上市,香港市场的监管环境、投资者基础与集团业务的协同性较高。
- 融资效率:港股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且 2025 年新能源车企在港股的融资案例增多(如比亚迪、蔚来等),显示港股对该领域的支持。
- 可能性:较高。小米集团曾通过港股配售募资 425 亿港元用于业务扩张,若小米汽车独立上市,港股可能是首选。
2.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STAR Market)
- 优势:
- 政策支持:科创板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与小米汽车的技术定位契合。
- 本土市场:A 股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高,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
- 挑战:
- 盈利要求:虽然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但需满足市值与收入 / 现金流的复合指标,小米汽车当前处于亏损阶段(2024 年每辆车平均亏损约 6 万元),可能存在难度。
3. 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或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 优势:
- 国际资本:美股对科技公司的估值较高,且小米集团曾考虑以 CDR 形式回归 A 股,显示其对多市场布局的兴趣。
- 挑战:
- 监管风险:中美监管差异可能导致退市风险,部分中概股已回归港股或 A 股。
- 市场波动: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三、未明确上市计划的原因与未来展望
- 业务独立性不足: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财务、技术和供应链高度依赖集团资源,独立上市可能削弱协同效应。
-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小米汽车需先证明长期盈利能力,再考虑资本市场融资。
- 集团战略选择: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将 “以全资单干方式推进”,优先通过集团资源支持发展,而非分拆融资。
未来,若小米汽车独立上市,可能的时间点或在 2026 年之后,需满足以下条件:
- 销量与盈利:年交付量突破 50 万辆,毛利率转正。
- 技术壁垒: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
- 政策支持:港股或 A 股市场进一步优化对新能源车企的上市规则。
四、投资者关注要点
- 官方动态:小米集团官网、港交所公告或雷军公开讲话是获取上市信息的权威渠道。
- 行业趋势:新能源车企的港股融资潮(如比亚迪、蔚来)可能影响小米汽车的上市决策。
- 竞争格局:若特斯拉、比亚迪等加速全球化,小米汽车可能通过上市融资应对挑战。
总结
目前,小米汽车尚未公布独立上市计划,其股票的具体上市地点仍不明确。从战略布局和市场环境看,香港联交所是最可能的选项,但需关注小米集团的官方公告及行业动态。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2025 年下半年小米汽车的销量表现、技术突破及政策变化,以预判其上市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