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品牌名称已明确为 **“小米汽车”**(英文:Xiaomi Auto),并以独立子品牌形式运营。这一品牌定位延续了小米集团 “科技与性价比” 的核心基因,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整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力。
一、品牌名称与产品线
- 核心品牌标识
小米汽车直接沿用集团名称 “小米” 作为品牌前缀,旗下车型以 “小米 + 字母数字组合” 命名,例如:
- 小米 SU7:2024 年 3 月上市的首款旗舰轿车,定位中高端纯电市场,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2025 年 3 月推出升级版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
-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的中大型 SUV,中文命名 “小米御 7”,主打与特斯拉 Model Y 的竞争,预计售价区间与 SU7 相近。
- 未来规划:据行业分析,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更多车型,覆盖轿车、SUV、增程式等细分市场,并可能推出高端子品牌(如 “小米 Cyber” 系列)。
- 品牌国际化
小米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标识为 “Xiaomi Auto”,并已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布局销售网络。例如,2024 年底小米在海外拥有超过 100 家直营门店,2025 年计划拓展至 200 家以上。
二、品牌定位与技术战略
- 核心用户群体
小米汽车聚焦年轻科技爱好者和家庭用户,强调智能生态整合与高性价比。例如,小米 SU7 的苹果用户占比达 51.9%,通过跨平台互联(如小米澎湃 OS 系统)吸引非小米手机用户。
- 技术差异化
- 智能驾驶:2025 年小米智能驾驶研发预算达 35 亿元,计划推出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功能(Xiaomi HAD),并通过 OTA 持续升级。
- 性能突破:小米 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刷新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四门电动车纪录。
- 生态协同:依托小米全球最大消费级 IoT 平台,实现手机、汽车、家居的无缝互联,例如通过小米汽车 APP 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 供应链与产能
小米汽车已取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企业名称由 “北汽” 变更为 “小米”,并在北京亦庄建设二期工厂,2025 年产能目标提升至 30 万辆 / 年。
三、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销量增长
2024 年小米 SU7 累计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 1-3 月销量达 8.7 万辆,预计全年销量突破 30 万辆,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
- 行业合作
- 充电网络: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接入超过 3 万个第三方充电桩,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
- 技术伙伴: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汇川技术供应驱动电机,拓普集团负责空气悬架系统,构建全产业链合作生态。
- 品牌挑战
- 高端化瓶颈:尽管 SU7 Ultra 定价超 50 万元,但品牌溢价仍弱于传统豪华品牌,需通过赛事营销(如纽北赛道挑战)提升技术口碑。
- 海外合规:在欧洲市场需应对严苛的排放法规和数据隐私标准,2025 年计划投入 10 亿元用于自动驾驶海外法规验证。
四、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战略重点包括:
- 车型扩张:推出 YU7 SUV 和增程式车型,覆盖 20 万 - 50 万元价格区间。
- 全球化加速:在东南亚、欧洲设立研发中心,2025 年海外销量目标占比 20%。
- 技术迭代:2025 年第四季度推出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2026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通过 “科技普惠” 的品牌策略,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其品牌价值已从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 升级为 “智能出行生态的核心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