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汽车 2025 年的官方规划和最新动态,其全系车型均为新能源汽车,且以纯电动为主,没有传统燃油车(油车)产品。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车型均为纯电动
- 小米 SU7 Ultra(已上市)
作为小米 SU7 的高性能版本,SU7 Ultra 定位为 “赛道级纯电轿车”,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最大功率达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超过 350km/h。该车配备 93.7kWh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补能 350km),CLTC 续航最高 630km。其性能参数和技术配置(如碳陶瓷刹车、全主动悬架)均对标百万级超跑,完全基于纯电平台打造。
-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采用双电机四驱和单电机后驱两种动力方案,最大功率分别为 508kW(双电机)和 235kW(单电机),续航里程覆盖 520-630km。新车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支持城市 NOA 功能,且基于小米自研的 EEA 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进一步强化智能驾驶能力。
- 增程式 SUV “昆仑”(2026 年推出)
尽管小米计划在 2026 年推出增程式混动 SUV “昆仑”,但该车型尚未进入 2025 年的量产计划。2025 年的产品线仍以纯电为主,增程式技术更多是作为未来市场的补充布局。
二、小米汽车的技术路线与战略选择
- 纯电优先的底层逻辑
小米从首款车型 SU7 开始便明确选择纯电路线,其核心原因包括:
- 政策导向:中国政府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为 35%,燃油车限购、限行政策进一步压缩传统燃油车市场空间。
- 生态协同: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需要车辆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无缝联动,而纯电平台更易集成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功能。
- 技术积累:小米在三电系统(如 V8s 电机、大压铸工艺)、智能驾驶(端到端智驾里程突破 1 亿公里)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均围绕纯电技术展开。
- 增程式混动的差异化布局
小米选择在 2026 年推出增程式 SUV,主要是为了覆盖对续航敏感的用户群体。增程式技术可在保留纯电驾驶体验的同时,通过发动机发电解决长途焦虑,这与理想汽车、问界等品牌的策略类似。但 2025 年仍以纯电车型为主,增程式尚未成为主力。
三、市场表现与行业竞争验证
- 销量数据支撑纯电路线
2024 年小米 SU7 凭借单车型交付 13.5 万辆,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 7,且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其成功证明纯电市场需求旺盛,小米无需通过燃油车抢占份额。
- 行业趋势与竞争压力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接近 40%,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品牌持续加码纯电车型。小米若转向燃油车,将面临传统车企(如大众、丰田)的激烈竞争,而其品牌认知度和技术积累更适合在新能源赛道突围。
- 技术投入与研发方向
小米 2025 年计划投入超 300 亿元研发费用,重点开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线控底盘等纯电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均与燃油车无关,进一步印证其战略重心。
四、用户可能关心的其他问题
- 小米是否会推出混动车型?
目前官方信息显示,2025 年无混动车型计划,但 2026 年的增程式 SUV “昆仑” 可能搭载 1.5T 增程器,定位中大型 SUV,起售价或低于 15 万元。
- 小米汽车的充电网络如何?
小米已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合作,6000 + 充电桩接入小米 App,覆盖全国 58 个城市。同时,小米自建工厂二期(产能 15 万台 / 年)将支持更高密度的补能布局。
- 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是否会影响市场接受度?
2025 年主力车型 SU7 Ultra(81.49 万元)和 YU7(30-40 万元)覆盖中高端市场,而 2026 年的增程式 SUV “昆仑”(15 万元起)将下沉至主流市场,形成价格梯度。
结论
2025 年小米汽车全系车型均为新能源,且以纯电动为主,没有传统燃油车产品。其战略选择符合政策导向、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增程式混动车型的推出则是对未来市场的前瞻性布局。若需进一步验证,可关注小米 2025 年新车发布会或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