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的权威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并未收购其他公司的生产线,其产能扩张主要依赖自建工厂和代工合作。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自建工厂:北京与武汉双基地布局
- 北京亦庄工厂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实际利用率已突破 200%,通过 24 小时双班倒生产,月均产能达 2.4 万辆。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启动试生产,7 月正式投产,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二期工厂采用了蜂窝铝镁合金型材柔性产线,单线改造成本仅 2 亿元,兼容多车型共线生产,研发周期缩短至 11 个月。
- 武汉生产基地
武汉工厂选址于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面积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聚。从航拍图看,武汉工厂面积是小鹏工厂的三倍,显示出庞大的产能规划。该基地预计 2025 年底前投产,进一步强化小米汽车的 “南北双基地” 布局,分散供应链风险并缩短交付半径。
二、代工合作:北京汽车制造厂(BAW)的可能性
尽管小米官方未明确披露代工合作伙伴,但部分非权威消息源(如淘宝百科网)推测,小米可能与 ** 北京汽车制造厂(BAW)** 合作代工。BAW 位于北京亦庄,地理位置与小米总部邻近,且具备整车制造经验,曾为多家品牌代工。不过,这一信息尚未得到小米官方或主流媒体的确认,需谨慎对待。
此外,有报道称小米计划与岚图汽车共享东风云峰工厂 30 万辆闲置产能,若进展顺利,可能于 2025 年底前投产。这种产能共享模式既能快速提升产量,又能降低固定资产投入风险。
三、未收购传闻的澄清
- 蔚来与哪吒汽车
2025 年 1 月,海通国际曾猜想 “小米收购蔚来”,但双方高管均公开辟谣,强调 “纯属虚构”。同样,关于小米收购哪吒汽车的分析认为,哪吒的巨额债务(接近百亿元)和整合难度较高,小米更可能通过技术授权而非直接收购合作。
-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于 2023 年 8 月挂牌出售,转让底价从 36.84 亿元降至 16.2 亿元,但最终买家为重庆两江新区投资公司,与小米无关。
四、产能目标与技术支撑
小米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其产能提升依赖于自建工厂的技术革新和供应链整合:
- 轻量化技术:通过投资定制化型材研发商,小米将蜂窝铝镁合金车身成本从每公斤 380 元压至 120 元,SU7 Ultra 白车身重量降至 320kg,较 Model Y 轻 18%。
- 智能生产平台:自研的摩德纳智能制造平台实时监控 3000 余家供应商数据,确保交付稳定性。
- 电池与续航:通过投资弗迪电池(比亚迪子公司)获得刀片电池优先供应,结合轻量化车身,SU7 Ultra 实现 830km 续航,单辆车电池成本降低 6400 元。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产线主要来自自建工厂(北京、武汉)和可能的代工合作(如 BAW、岚图),并未收购其他公司的生产线。这种策略既符合小米 “技术驱动” 的长期战略,也能通过灵活布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未来,随着武汉工厂投产和供应链协同深化,小米汽车的产能与成本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