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采用的是 **“直营 + 经销商” 混合模式 **,而非完全直营。这一模式延续了其自 2024 年以来的渠道策略,并在 2025 年通过加速扩张和生态融合进一步深化。
一、核心模式:“1+N” 渠道体系
小米汽车的销售网络以 “1+N” 模式为核心架构,兼顾品牌掌控与市场覆盖效率:
- “1” 代表直营交付中心
小米在重点城市自建自营交付中心,负责车辆交付、售后服务及品牌体验。这些交付中心通常位于核心商圈,是小米汽车服务体验的标杆,一城一设,覆盖 “销、交、服” 全场景。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交付中心直接由小米运营,确保用户购车流程的标准化和服务质量。
- “N” 代表经销商合作网络
- 汽车销服一体店:小米与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或区域强商合作,在主流汽车商圈建设销服一体店,提供 “代理销售 + 授权服务”。这种模式借助经销商的本地资源和客户基础,快速扩大市场覆盖。
- 科技生态融合店:在核心商业广场(如 Mall),小米利用既有 3C 零售渠道优势,分批次在小米之家引入汽车业务。消费者可在小米之家体验汽车产品,并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购车流程,实现 “线上线下融合”。
二、2025 年的扩展与深化
2025 年,小米汽车在原有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 渠道规模快速扩张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 235 家,覆盖 65 个城市,服务网点扩展至 127 家,覆盖 75 个城市。计划 2025 年底前门店总数突破 2 万家,通过 “面积升级 + 生态融合” 策略,构建 “汽车 + 智能家居” 一站式体验场景。
- 新增门店布局:2025 年 3 月新增的 15 家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4 月计划再新增 33 家门店,并首次进入保定、德州等 7 个城市。
- 服务网络优化:部分服务网点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模式,快速填补区域空白,提升售后服务响应速度。
- 生态协同强化
小米汽车与小米生态链深度绑定,消费者在小米之家体验汽车时,可同步接触智能家居、手机等产品,形成 “车家互联” 场景。数据显示,SU7 用户中 47% 同步购买了小米智能家居产品,32% 激活了车家互联功能。这种生态协同不仅提升用户体验,还增强了品牌粘性。
- 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小米汽车以 “数据” 为基础,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购车流程数字化,包括配置选择、订单管理、尾款支付等环节。例如,用户可在小米官网或 APP 完成车辆定制,并通过线下门店试驾体验。同时,小米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优化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提升销售效率。
三、行业趋势与小米的选择逻辑
- 行业转向混合模式
2024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 “逆直营” 趋势,腾势、小鹏等品牌从纯直营转向 “直营 + 经销商” 模式,以平衡成本与效率。小米的混合模式符合这一趋势,既避免了纯直营的高成本压力,又通过经销商快速扩张市场。
- 小米的成本与效率优势
- 轻资产布局:交付中心与授权服务点的双层架构降低了渠道建设成本,单店建设成本较传统 4S 店降低 60-70%。
- 高坪效运营:小米之家引入汽车业务后,单店月均销量可达 156 辆,广告投资 ROI 高达 11900%,显著优于传统经销商模式。
- 供应链整合:小米汽车通过自建工厂(如北京二期工厂)和与比亚迪等供应商合作,实现产能快速爬坡,支撑渠道扩张需求。
四、对消费者的影响
- 购车便利性提升
消费者可在小米之家、销服一体店等多种场景体验和购买车辆,线下网点覆盖更广,提车周期缩短至 8-12 周。
- 服务标准化保障
直营交付中心确保售后服务质量,而经销商网络通过小米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服务标准统一,避免传统经销商模式的服务参差不齐问题。
- 生态体验增强
小米汽车与智能家居的深度整合,为用户提供 “车内控制家居设备” 等创新功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未来挑战与风险
- 渠道管控难度
随着经销商网络扩大,如何确保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是挑战。小米需加强对经销商的培训和数字化管理。
- 市场竞争加剧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小米需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持续提升产品力和生态协同能力。
- 政策与供应链风险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供应链波动(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影响小米的成本控制和交付计划。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销售模式以 “直营 + 经销商” 混合体系为核心,通过 “1+N” 渠道布局、生态协同和数字化运营,实现了品牌掌控与市场扩张的平衡。这一模式既符合行业趋势,也体现了小米在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未来,随着门店网络的进一步扩展和生态整合的深化,小米汽车有望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