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时间

2025-04-19 18:07:31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时间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时间规划上呈现出以下关键节点和动态:

一、核心车型时间线


  1. 小米 YU7(首款纯电 SUV)

    • 上市时间: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受二期工厂产能爬坡及供应链调整影响,最新消息显示可能推迟至8 月。雷军曾确认该车型将在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行业博主爆料称 “头部新势力主力车型延期一个月”,结合小米 YU7 未亮相上海车展的情况,延期可能性较大。
    • 产能支撑:二期工厂预计6 月中旬竣工,最快 7 月、最迟 8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将直接支持 YU7 的规模化生产。
    • 定位与亮点:作为中大型 SUV,YU7 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508kW),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主打家庭用户市场,售价预计 23 万 - 40 万元。

  2. 小米 SU7 系列

    • 交付进展:当前 SU7 标准版 / Pro/Max 等车时间已达 42-49 周(约 10-12 个月),若 4 月下单,预计 2026 年 2-3 月交付;Ultra 版等车时间最短为 18-21 周(约 4.5-5 个月),预计 2025 年 8 月左右交付。
    • 技术升级:SU7 Pro + 高配版计划在2025 年 Q4扩展至 Max 车型,搭载宁德时代固态电池,月产能 1.2 万组,能量密度提升至 400Wh/kg。


二、产能与工厂动态


  1. 二期工厂投产

    • 时间节点:位于北京通州的二期工厂已于 4 月 16 日完成规划验收,预计6 月中旬竣工,最快 7 月、最迟 8 月正式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
    • 产能目标:结合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小米汽车 2025 年总产能将达 45 万辆,支撑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

  2. 供应链协同

    • 电池供应:宁德时代南京工厂专线生产固态电池,2025 年 Q4 起供应 SU7 Max 车型;磷酸铁锂电池由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保障入门版车型成本。
    • 芯片供应:YU7 搭载的英伟达 Thor 芯片因产能问题可能影响量产进度,小米正加速国产化替代。


三、市场与战略布局


  1. 交付目标

    • 雷军宣布 2025 年交付目标由 30 万辆提升至35 万辆,较 2024 年(13.5 万辆)翻倍,其中 SU7 系列贡献约 25 万辆,YU7 贡献约 10 万辆。
    • 产能爬坡:一季度交付量超 2.9 万辆,二季度预计达 8 万辆,下半年随二期工厂投产,月均交付量将突破 3 万辆。

  2. 渠道扩张

    • 门店建设: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已在 65 城开设 235 家门店,4 月计划新增 33 家,覆盖保定、汕头等 7 城;服务网点达 127 家,覆盖 75 城。
    • 用户运营:4 月启动 “科技清凉季”,购车用户可享最高 3000 元优惠,并推出车主专属调研活动,强化用户粘性。


四、重要活动与技术突破


  1. 上海车展

    • 时间:4 月 23 日开幕,小米汽车展台位于 6.2H 馆 6B02,展示 SU7 Ultra 及全系车型,YU7 缺席。
    • 亮点:SU7 Ultra 搭载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售价 52.99 万元,预售首日大定超 1 万台。

  2. 固态电池应用

    • 技术进展:SU7 Pro + 高配版已搭载半固态电池,2025 年 Q4 扩展至 Max 车型,能量密度达 400Wh/kg;全固态电池预计 2027 年装车测试。
    • 成本控制:宁德时代通过材料回收工艺优化,目标 2026 年将固态电池成本降低 30%。


五、挑战与风险


  1. 产能瓶颈

    • 二期工厂投产时间较原计划推迟 1-2 个月,可能导致 YU7 上市后交付周期延长,影响销量目标。
    • SU7 订单积压超 10 万辆,若 YU7 需求爆发,可能面临双线产能分配压力。

  2. 市场竞争

    • 华为智界 R7、理想 L 系列等竞品降价,YU7 需在 23 万 - 24 万元价格带维持性价比优势,毛利率压力较大。
    • 家庭用户对品牌信任度不足,小米需通过 AR-HUD、露营供电等场景化功能重塑认知。


六、时间线总结


时间节点事件
4 月 23 日上海车展:SU7 Ultra 及全系亮相,YU7 缺席
5 月中下旬二期工厂启动试生产
6 月中旬二期工厂竣工
7-8 月二期工厂正式投产,YU7 上市(预计 8 月)
2025 年 Q4SU7 Max 车型搭载固态电池,产能爬坡至月产 1.2 万辆
全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SU7 系列占比约 71%,YU7 占比约 29%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从 “单品爆款” 向 “体系化竞争” 转型的关键年,YU7 的上市时间、二期工厂产能释放节奏及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将成为三大核心变量。尽管面临产能延迟、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小米凭借 300 亿元研发投入和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仍有望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持续突破。

小米汽车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16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