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雷军的领导下持续推进战略布局,呈现以下关键动态:
一、销量与交付目标
雷军在 2025 年 3 月宣布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台提升至 35 万台,截至 3 月 18 日交付量已达 20 万台。第一季度表现强劲:3 月单月销量 29,244 辆,环比增长 23.25%,累计销量 75,869 辆,稳居国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 3 月底新增锁单订单已突破 15 万份,按此趋势全年目标有望超额完成。
二、产品矩阵扩展
- SU7 Ultra 高性能版:已于 3 月上市,预售价 81.49 万元,搭载前 V6S + 后双 V8S 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配备碳纤维套件和主动扩散器,刷新纽北赛道记录。
- YU7 中大型 SUV:定档 6-7 月上市,起售价 23.59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提供单 / 双电机版本,双电机版续航 760 公里,支持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系统。
三、技术突破
- 三电系统:SU7 Ultra 采用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10%-80% 充电仅需 12 分钟,电池支持 5.2C 高倍率快充。
- 智能底盘预研:四电机驱动实现原地掉头、太空步泊车;全主动悬架响应速度是传统空气弹簧的 100 倍,支持 140mm 升降行程。
- 智驾系统:SU7 Ultra 搭载 Xiaomi Pilot Max 系统,YU7 标配 11 摄像头 + 5 毫米波雷达,高配车型强化激光雷达感知能力。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
2025 年国家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并通过 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小米汽车受益于政策红利,尤其在政府采购领域(要求各单位新能源采购占比不低于 30%)。此外,小米与蔚来、小鹏等达成充电网络合作,补能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产能与供应链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6 月中旬竣工,与 YU7 上市时间同步,届时产能有望突破月产 3 万辆。供应链方面,SU7 Ultra 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YU7 采用弗迪电池和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核心零部件供应稳定。
六、用户反馈与挑战
尽管销量亮眼,小米汽车仍面临交付周期较长(部分用户反映需等待 8-9 个月)、销售承诺与实际提车时间不符等投诉。此外,4 月湛江 SU7 碰撞起火事件中,小米官方回应称火情系电动车锂电池挤压引发,最终结论待警方调查。
七、雷军战略布局
雷军强调 “技术为本”,2024 年研发投入超 130 亿元,聚焦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未来计划通过 “单品海量长周期” 战略巩固市场地位,2026 年将推出代号 “昆仑” 的大型插混 SUV,2027 年扩展中大型 SUV 产品线。
总体来看,小米汽车凭借技术迭代、产品矩阵扩展和政策支持,已成为新能源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2025 年能否突破产能瓶颈、提升服务质量,将是其实现 35 万台交付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