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续航排行榜小米电动汽车

2025-04-19 18:01:32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汽车续航排行榜小米电动汽车

根据 2025 年最新工信部申报信息及第三方实测数据,小米汽车在纯电续航领域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其首款 SUV 车型小米 YU7CLTC 续航 820 公里的成绩,成为 2025 年最受关注的长续航车型之一,而旗舰轿车SU7 Ultra则以赛道级性能与 630 公里续航的平衡表现,展现了技术突破的全面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小米 YU7:续航性能领跑中高端 SUV 市场


作为小米汽车 2025 年的战略车型,YU7 凭借96.3kWh 和 101.7kWh 两种电池包,实现了 CLTC 续航820/810/725km(后驱 / 四驱)的多版本覆盖。这一数据不仅超越特斯拉 Model Y(719km)、小鹏 G7(702km)等竞品,更在中大型 SUV 市场中占据显著优势。其核心技术亮点包括:

  1.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 260Wh/kg,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0 分钟可补充 400 公里续航。
  2. 低风阻设计:车身风阻系数优化至 0.23Cd,配合碳化硅电驱系统,高速工况下续航达成率提升 15%。
  3. 智能热管理系统:通过 AI 算法动态调节电池温度,冬季续航衰减较传统车型降低 20%。

在第三方实测中,小米 YU7 在高速工况下(平均时速 105km/h)的续航达成率为 59.7%,满电可行驶 495 公里,优于同价位的特斯拉 Model 3(340 公里)和极氪 007(405 公里)。

二、小米 SU7 Ultra:性能与续航的极致平衡


作为小米汽车的性能旗舰,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综合功率达 1138kW,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但依然实现了CLTC 续航 630 公里的表现。其技术突破包括:

  1. 麒麟 II 高功率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最新 CTP 3.0 技术,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即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
  2. 赛道级散热设计:双大面主动冷却系统将电池温度控制在 45℃以内,保障连续高强度驾驶的稳定性。
  3. 轻量化车身:全车 17 处碳纤维组件减重 57kg,配合空气动力学套件(最大下压力 285kg),风阻系数降至 0.195Cd。

尽管 SU7 Ultra 的续航数据略低于 YU7,但其在性能与续航的平衡上展现了小米的技术储备,尤其在赛道场景下的表现已接近保时捷 Taycan Turbo S(续航 463 公里)。

三、技术储备与行业对比


  1. 固态电池布局:小米已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 400Wh/kg,计划 2025 年底在 SU7 Pro + 车型上量产,届时续航将突破 1000 公里。
  2. 四电机驱动技术:正在研发的轮边电机系统可实现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等功能,未来或应用于高端车型,进一步提升续航效率。
  3. 行业地位:在 2025 年 CLTC 续航排行榜中,小米 YU7 位列纯电 SUV 前三,仅次于蔚来 ET7(930 公里)和极氪 001 FR(822 公里),但价格门槛更低(预计起售价 23 万元)。

四、市场竞争力与用户选择建议


  • 优势场景

    • 长途出行:YU7 的 820 公里续航可满足北京至上海(约 1200 公里)的单程需求,配合高速服务区超充网络,补能效率显著提升。
    • 性能需求:SU7 Ultra 的赛道级性能与续航平衡,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

  • 潜在短板

    • 低温表现:在 - 15℃环境下,小米 SU7 的续航达成率降至 47.5%(385 公里),略低于特斯拉 Model Y(51%)。
    • 充电网络:小米自营超充站数量仍少于特斯拉和蔚来,依赖第三方充电桩可能影响补能体验。


五、未来趋势与行业影响


2025 年,小米汽车通过 **“双车型 + 双技术路线”**(SU7 系列主打性能、YU7 系列主打续航)的策略,在续航与性能领域双线突破。随着固态电池量产和四电机技术落地,小米有望在 2026 年推出续航超 1000 公里的车型,进一步改写行业格局。对于消费者而言,小米的入局不仅推动了长续航车型的价格下探,更加速了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等技术的普及,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新活力。

汽车续航排行榜小米电动汽车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0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