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投影技术领域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其第二款量产车型小米 YU7(中文命名为 “小米御 7”)上。作为首款搭载环视投影屏的中大型纯电 SUV,YU7 通过创新的车载显示技术重新定义了智能座舱的交互逻辑,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环视投影屏:颠覆传统仪表盘的设计
小米 YU7 的核心亮点是前挡风玻璃下方的环状投影屏,取代了传统仪表盘。这一设计具有以下特性:
- 显示范围与内容
- 投影屏长度覆盖整个驾驶视野底部,显示面积比普通 HUD(抬头显示)大 40%,可同时呈现车速、续航、导航路径、多媒体信息等关键数据,驾驶员无需低头即可获取信息,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
- 支持动态信息切换,例如在导航时自动放大地图比例,或根据驾驶模式(如运动 / 节能)调整显示风格。
- 技术实现与效果
- 采用DLP 投影技术,结合高亮度激光光源,即使在强光下也能保持清晰可见,分辨率达到 1920×480 像素,画面细腻度优于多数竞品 HUD。
- 与小米澎湃 OS 系统深度整合,支持语音控制和手势交互,例如通过挥手切换显示内容或调整亮度。
- 用户体验优化
- 中控屏尺寸缩小至 12.3 英寸,避免遮挡投影屏视线,形成 “投影屏 + 中控屏” 的双屏协同布局,操作逻辑更直观。
- 后排可选装三块平板扩展坞(支持小米平板或 iPad),配合投影屏实现四屏联动,满足多乘员娱乐需求。
二、技术储备与专利布局
小米在投影技术上的积累可追溯至 2024 年申请的多项专利:
- 显示装置专利(CN220826475U)
- 提出 “投影 + 屏幕” 混合显示方案,允许车辆根据行驶状态动态切换投影模式(如高速行驶时全屏投影导航,城市道路显示简洁数据)。
- 控制方法专利(CN118683330A)
- 通过 AI 算法分析驾驶员视线焦点,自动调整投影内容优先级,例如在检测到驾驶员频繁看后视镜时,临时显示盲区影像。
三、与竞品的差异化竞争
- 对比华为问界 M9
- 华为采用AR-HUD技术,将导航信息投射至挡风玻璃,但显示区域集中于驾驶员正前方;小米 YU7 的环视投影屏覆盖更宽视野,且支持多信息同屏显示,交互效率更高。
- 对比特斯拉 Model Y
- 特斯拉依赖中控大屏操作,而小米 YU7 的投影屏减少了对物理按键和触控屏的依赖,符合 “零层级交互” 设计理念。
四、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技术示范效应
- 小米 YU7 的投影屏设计可能推动行业向 “无仪表盘化” 转型,预计 2025 年下半年起,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将跟进类似技术。
- 用户接受度
- 第三方调研显示,72% 的消费者认为投影屏提升了科技感,但对强光下的显示效果仍有疑虑(小米通过激光光源和防反光涂层已解决此问题)。
- 后续计划
-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可能搭载全息交互座舱,通过全车投影系统将信息投射至侧窗和座椅靠背,进一步拓展沉浸体验。
五、总结
小米 YU7 的环视投影屏不仅是硬件创新,更是智能座舱交互逻辑的重构。其核心价值在于:
- 安全优先:减少视线转移,降低驾驶分心风险。
- 生态整合:与小米平板、手机无缝联动,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体验。
- 成本控制:通过自研投影模块,在保持高规格的同时将整车售价控制在 23.59 万 - 40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
随着小米汽车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的推进,投影技术将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筹码,也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