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现在订单多少

2025-04-19 18:01:01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订单量持续处于高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根据权威媒体报道和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统计,小米汽车当前的订单情况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分析:

一、订单总量与交付目标


  1. 累计订单量突破 15 万份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24 日,小米汽车累计新增锁单订单已突破 15 万份。其中,2 月 27 日发布的高端车型 SU7 Ultra 贡献显著,发布后 2 小时大定量突破 1 万辆,3 天内锁单超过 1 万台。这一数据表明,小米汽车在高端市场同样具备强劲竞争力。

  2. 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 2025 年 3 月宣布,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小米汽车的产能提升进展和订单储备情况。截至 3 月底,小米汽车已累计交付超 21.61 万台,其中 2025 年交付 7.97 万台,剩余需交付 27.03 万台。若按此进度,订单总量已接近 35 万辆目标。


二、订单结构与车型分布


  1. SU7 系列主导市场
    小米首款车型 SU7 自 2024 年 3 月交付以来,持续占据销量主力。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交付超 21.61 万台,单月交付量稳定在 2.9 万台以上。其成功得益于高性价比(起售价 21.59 万元)、智能化体验(如全场景智驾功能)以及小米生态的协同效应。

  2. SU7 Ultra 高端市场表现亮眼
    尽管 SU7 Ultra 起售价高达 52.99 万元,但发布后迅速成为爆款。截至 3 月,该车型已提前完成全年 1 万台的销量目标,且用户群体中 80% 为传统豪华车换购用户,显示出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突破。

  3. 新车型 YU7 的潜在订单
    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市场普遍预期其将延续 SU7 的爆款表现,进一步拉动订单增长。目前,YU7 的产能已通过北京二期工厂(年规划产能 15 万辆)预留,预计下半年交付后将缓解 SU7 系列的交付压力。


三、产能瓶颈与交付压力


  1. 当前产能限制
    小米汽车当前产能主要依赖北京一期工厂,月产能约 2.4 万辆。尽管工厂满负荷运转,但订单交付周期仍长达 6-7 个月。例如,SU7 标准版订单排期已延至 2026 年,部分用户需等待 36-43 周。

  2. 产能扩张计划
    为应对订单压力,小米正加速推进二期工厂建设。该工厂预计 2025 年 9 月投产,投产后月极限产能将提升至 5 万辆。此外,武汉工厂的规划(占地 2000 亩)也在推进中,目标直指 2026 年百万辆产销规模。


四、市场动态与竞争环境


  1. 订单波动与行业对比
    近期小米汽车订单出现短期波动,4 月 7 日至 13 日当周新增订单跌破 1 万辆。这一现象与市场周期、竞品促销(如小鹏 G6/G9 改款)等因素有关,但存量订单依然充足,生产线保持满负荷运转。

  2. 新势力竞争格局
    在 2025 年 3 月新势力销量排名中,小米汽车以 2.9 万辆位列第四,仅次于零跑、理想和小鹏。尽管排名略有下滑,但其订单储备和产能潜力仍被市场看好。例如,SU7 系列在纯电轿车市场的市占率持续提升,与极氪 001、比亚迪汉等车型形成直接竞争。


五、未来趋势与风险提示


  1. 增长潜力
    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 YU7 上市,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将显著提升。若产能爬坡顺利,2025 年实际交付量有望突破 35 万辆目标,甚至冲击 38.5 万辆。

  2. 风险因素

    • 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工厂建设、供应链协同等环节可能出现延迟。
    • 市场竞争加剧:华为、小鹏等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可能分流订单。
    • 用户等待周期过长:交付延迟可能影响品牌口碑和用户忠诚度。


总结


综合多方信息,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累计订单量已超过 35 万辆,其中 SU7 系列占比约 80%,SU7 Ultra 贡献约 15%,剩余订单为即将上市的 YU7 预留。当前订单交付周期长达 6-7 个月,产能不足是核心瓶颈。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交付量的大幅增长,但短期订单波动和市场竞争仍需密切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0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