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小米 YU7(中文命名为小米御 7)计划于2025 年 6 月至 7 月正式上市,这是小米继 SU7 之后推出的第二款车型,也是其品牌历史上的首款 SUV 产品。以下是关于这款车的详细信息:
一、核心定位与设计
- 市场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主打中高端市场,目标用户为追求智能科技与性能的家庭及科技爱好者。
- 车身尺寸:长 4999mm、宽 1996mm、高 1600mm,轴距 3000mm,车内采用 5 座布局,后排空间宽敞,后备箱容积达 454L,兼顾实用性与舒适性。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 SU7 的流线型风格,风阻系数优化至 0.23Cd,配备隐藏式门把手、溜背造型、贯穿式 C 字形尾灯及主动式扰流板,车顶可选装激光雷达,整体呈现科技感与运动感。
二、动力与续航
- 动力配置:
- 单电机后驱版:搭载 235kW 电机,峰值扭矩 400N・m,CLTC 续航最高 820km(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km。
-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约 3 秒,最高车速 253km/h,匹配 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60km,支持 5.5C 超充(15 分钟补能 510km)。
- 电池技术:采用磷酸铁锂(单电机)与三元锂(双电机)双路线,兼顾成本与低温性能,电池温差控制在 ±2℃以内,适合长时间高速行驶。
三、智能科技与生态整合
- 智能座舱:
- 搭载澎湃 OS 系统,支持米家设备互联、小爱同学全场景语音交互,配备 15.6 英寸中控屏及 PHUD 景深抬头显示,取消物理按键,操作界面简洁流畅。
- 副驾驶支持 “观影模式”,通过背部、腿部支撑及中央触摸屏调节,打造沉浸式体验。
- 自动驾驶:
-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Pro 版和 Max 版配备双 Orin-X 芯片 + 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需 OTA 推送)、代客泊车及全场景领航,算力达 502TOPS,接近 L3 级自动驾驶水平。
- 生态互联:深度整合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支持手机与车机无缝连接、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地理围栏自动模式等,例如通过手机提前开启车内空调或远程查看家中摄像头。
四、价格与配置版本
- 价格区间:预计起售价30 万元(单电机后驱版),顶配双电机四驱版或达40 万元,定位高于 SU7,主打中高端市场。
- 配置差异:
- 标准版:基础配置,纯视觉智驾,适合城市通勤。
- Pro 版:增加激光雷达、HUD 抬头显示、Nappa 真皮座椅,续航提升至 830km,适合长途出行与智能驾驶需求。
- Max 版:双激光雷达、全场景智驾、871V 碳化硅平台,充电速度比 Pro 版快 20%,性能与科技配置拉满,适合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
五、生产与市场预期
- 产能规划:小米汽车工厂二期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加上一期工厂,总产能将达 35 万辆,确保交付能力。
- 市场热度:雷军亲自参与冬季高速长途测试,15 小时行驶 1310 公里,验证续航与智能驾驶可靠性,引发广泛关注。行业预测,若 YU7 复制 SU7 的成功,有望成为首个在轿车和 SUV 市场双杀特斯拉的中国品牌。
- 竞争对手: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等中高端纯电 SUV,凭借智能生态、高性价比及本土化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
六、总结
小米 Y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 SUV,承载了品牌向中高端市场拓展的战略目标。其核心优势在于智能生态整合(澎湃 OS、米家互联)、高性能与长续航(双电机四驱、800V 快充)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30-40 万元区间填补空白)。尽管面临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的竞争,小米凭借 “互联网速度” 与用户思维,有望在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若想获取最新动态,建议关注小米官方渠道或 2025 年 6 月的正式上市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