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已形成 "南北双基地" 布局,具体包括:
一、北京生产基地
- 一期工厂: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自 2024 年 4 月起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该工厂已实现双班生产模式,实际月产能提升至 1.2 万辆。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位于通州马驹桥镇,由小米景曦科技承建。该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5 月中下旬启动试生产,6 月正式投产。二期工厂新增 52 公顷用地,整体规模扩大至 105 公顷,投产后将与一期工厂协同,使北京基地总产能突破 30 万辆 / 年。主要承担首款车型 YU7(中文命名 "御 7")的生产任务,该车型预计 2025 年 8 月上市。
二、武汉生产基地
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汽车、路特斯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聚。从航拍画面看,其占地面积约为相邻小鹏工厂的三倍,显示出较大的产能规划。该基地将主要辐射华中市场,预计 2026 年全面投产后进一步支撑小米百万辆产销目标。
三、生产布局策略
- 产能支撑:北京双工厂预计 2025 年形成 30 万辆年产能,叠加武汉基地的逐步投产,将为小米汽车实现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提供保障。
- 供应链优化:通过南北布局分散供应链风险,缩短产品交付半径。例如北京工厂服务华北市场,武汉工厂覆盖华中及周边区域。
- 技术协同:依托小米集团在 AI 大模型、IoT 生态的优势,生产基地同步推进智能化升级,如引入 AI 预测系统优化库存管理。
四、工厂参观与体验
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已开启常态化参观,游客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预约,参观压铸、总装等车间,并体验工厂食堂及文创产品。这一举措不仅展示生产实力,也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
综上,小米汽车 2025 年的生产重心集中在北京通州马驹桥(双工厂)和武汉经开区,通过 "南北双基地" 格局支撑其产能扩张与市场渗透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