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2025 年小米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的供应商,结合公开信息和行业动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核心技术与设备合作方
小米汽车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主要依托 ** 海天金属(海天集团旗下子公司)** 的设备支持。根据权威报道,小米的 9100 吨一体化压铸机是与海天联合研发的。这一设备采用了 11 项专利创新技术,包括 AI 主动优化压射参数设定系统等,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例如,小米 SU7 的后地板通过该技术实现了 72 个零件合一,焊点减少 840 个,生产工时缩短 45%。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力劲集团是全球一体化压铸设备的龙头企业(市占率超 90%),但小米并未选择力劲的设备。这可能与小米追求技术差异化有关 —— 其自研的压铸集群系统(包含 60 个设备、433 个工艺参数)与海天的硬件深度整合,形成了独特的 “超级压铸岛”。
二、零部件供应商
在零部件生产环节,小米主要与以下企业合作:
- 文灿股份
作为国内一体化压铸领域的领先企业,文灿股份已为小米 SU7 供应中底板等关键部件。其 9000 吨压铸机量产的中底板良品率突破 95%,技术能力得到行业认可。此外,文灿在重庆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 12000 吨压铸机产线,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与小米的合作。
- 博俊科技
博俊科技通过车身模块化业务切入小米供应链,其常州工厂的 9000 吨压铸设备已完成试模,计划 2024 年四季度量产。虽然目前合作主要集中在车身结构件,但未来可能扩展至一体化压铸领域。
- 苏州昌恒精密
苏州昌恒在 2024 年 12 月获得小米电子泵项目定点,但其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泵壳体等小型压铸件,与车身一体化压铸关联较小。
三、小米的技术自研与行业定位
小米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栈自研能力:
- 材料创新:小米与国家级材料实验室合作研发的 “泰坦合金”,通过添加稀土和锆元素,实现了大尺寸压铸件的高强度、高韧性和可循环性。该材料可使用 30% 的循环铝,单个零件碳减排 352.53 公斤,环保性能突出。
- 工艺优化:自研的视觉大模型质量判定系统,可在 2 秒内完成压铸件检测,效率是人工的 10 倍,精度提升 5 倍以上。此外,三段式防撞设计(后地板 + 溃缩区 + 防撞梁)解决了一体化压铸维修成本高的痛点,中低速碰撞无需更换大压铸件。
- 设备整合:小米的压铸集群系统不仅包含海天的 9100 吨压铸机,还集成了温控、铝液转运、压射等 60 个设备,实现了从铝锭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
四、行业对比与未来趋势
与特斯拉、小鹏等车企相比,小米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呈现以下特点:
- 设备吨位:9100 吨压铸机略高于特斯拉的 9000 吨,但低于小鹏 X9 的 12000 吨。
- 技术路线:特斯拉采用 “三段式” 压铸,而小米选择更激进的 “整体式” 方案,未来可能向白车身全域压铸延伸。
- 成本控制:小米通过自研材料和设备集群,将单车一体化压铸成本控制在 33 元 / 公斤,接近特斯拉的 30-35 元 / 公斤水平。
根据行业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将达 258 亿元,小米凭借技术自研和供应链整合,有望在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五、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主要由海天金属提供设备支持,零部件生产则依赖文灿股份、博俊科技等供应商。小米的核心优势在于全栈自研能力,从材料配方、设备集群到工艺优化均实现了技术突破。未来,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更大吨位压铸机的应用,小米有望进一步提升产能和技术壁垒,成为国内一体化压铸领域的标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