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 SUV 车型布局已逐渐清晰,其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 小米 YU7(中文命名 “御 7”) 计划于 6-7 月正式上市,同时第二款增程 SUV 代号 “昆仑” 也在研发中,预计 2026 年推出。以下是关于小米 2025 年 SUV 车型的详细信息:
一、小米 YU7(御 7):首款纯电 SUV 的核心亮点
1. 产品定位与设计
- 市场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理想 L6,主打 30-40 万元高端新能源市场。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 SU7 的家族化风格,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米字型 LED 大灯组和 “X” 形日间行车灯,尾部配备尾翼和黄色刹车卡钳,风阻系数预计低于 0.25Cd。
- 尺寸参数:长 4999mm、宽 1996mm、高 1600mm,轴距 3000mm,提供 5 座布局,整备质量 2405kg,属于标准中大型 SUV 级别。
2. 动力与续航
- 动力系统: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车速 240km/h,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 双电机四驱版:前电机 130kW/220kW,后电机 235kW/288kW,综合功率最高达 691 马力,最高车速 253km/h,匹配三元锂电池。
- 续航表现:
- 磷酸铁锂版:96.3kWh 电池,CLTC 续航 725-820km。
- 三元锂版:101.7kWh 电池,CLTC 续航 670-760km。
- 冬季测试:雷军亲测在 - 10℃环境下,1310 公里高速续航仅充电 2 次,平均时速超 100km/h,验证了低温性能。
3. 智能配置
- 智能驾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高速 / 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算力达 508TOPS。
- 智能座舱:配备 16.1 英寸中控屏、7.1 英寸仪表盘、56 英寸 HUD,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手机无感控车、米家设备联动等生态功能。
- 内饰设计:红白双拼色内饰,碳纤维方向盘,主驾电动腿托,副驾支持零重力模式,电子按键开门,取消物理按键。
4. 生产与交付
- 工厂产能:北京二期工厂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主要用于生产 YU7。
- 交付计划:首批交付可能集中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当前 SU7 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YU7 或面临交付延迟风险。
5. 市场预期与竞争
- 销量目标:小米 2025 年总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YU7 作为走量车型,预计贡献超 10 万辆。
- 行业评价:高盛认为 YU7 在性能(最高时速 253km/h)、续航(三元锂电池)和生态协同上具备优势,有望成为 “中国最畅销高端新能源 SUV 之一”。
- 竞品对比:与特斯拉 Model Y(26.35-30.35 万元)相比,YU7 尺寸更大、配置更高;与理想 L6(30 万元级)相比,纯电续航更长,但缺乏增程选项。
二、小米增程 SUV “昆仑”:2026 年的战略车型
1. 产品定位与设计
- 市场定位:家庭用户的中大型增程 SUV,对标理想 L7/L8,预计售价 25-35 万元。
- 设计风格:方正造型,三排座椅布局,轴距超 3000mm,配备激光雷达和后轮转向系统。
- 动力系统:采用增程式混动,搭载自研增程器,纯电续航或超 20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
2. 技术亮点
- 增程技术:解决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同时保留电动车的驾驶体验,适合长途出行需求。
- 智能配置:预计搭载与 YU7 同款的 Xiaomi HAD 智驾系统,支持高阶城市 NOA。
3. 研发进展
- 谍照曝光:2025 年 3 月,“昆仑” 谍照显示其测试车已在冬季测试场进行验证,预计 2026 年发布。
- 产能规划:武汉工厂正在建设中,未来或承担增程车型的生产任务。
三、小米汽车的战略布局与挑战
1. 产能与供应链
- 产能瓶颈:当前 SU7 交付周期长达 40 周,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压力将缓解,但需警惕供应链波动(如电池、芯片)。
- 供应链合作: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厂商深度合作,自研 V8s 电机和大压铸集群,降低成本。
2. 市场竞争
- 纯电市场: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9 等竞品降价,小米需维持 “科技溢价” 的同时应对价格战。
- 增程市场:理想、问界等品牌已占据先发优势,小米需在 2026 年推出 “昆仑” 时快速建立口碑。
3. 品牌与生态
- 生态协同:80% SU7 用户拥有 10 个以上米家设备,YU7 将进一步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提升用户粘性。
- 品牌形象:通过 SU7 Ultra 的赛道表现(如浙江国际赛车场圈速纪录)和透明化危机处理(如碰撞事故回应),塑造 “技术自信” 的品牌形象。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将以 YU7(御 7) 为核心,冲击 30-40 万元纯电 SUV 市场,凭借性能、续航和生态优势挑战特斯拉 Model Y。同时,增程 SUV “昆仑” 的研发显示小米在细分市场的长期布局。尽管面临产能压力和竞品竞争,小米通过技术自研、产能扩张和生态协同,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突破。对于消费者而言,YU7 的上市将为中高端纯电 SUV 市场带来新选择,而 “昆仑” 则可能成为家庭用户的增程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