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2025 年小米汽车上海工厂的信息,目前公开的权威资料中尚未明确提及该工厂的具体建设进展或投产计划。结合现有信息和行业动态,以下是基于可查证资料的综合分析:
一、上海工厂的早期传闻与官方澄清
2022 年 5 月,曾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可能在上海建设第二工厂,主要依据是小米汽车通过上海招标公司发布的焊装线体项目招募公告。但随后小米内部人士澄清,这一消息为 “乌龙事件”,实际是小米委托上海的招标公司进行项目招标,并非在上海新建工厂。这一澄清表明,至少在 2022 年,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重心仍集中在北京。
二、当前产能布局:北京工厂的主导地位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仍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超级工厂。该工厂于 2023 年 6 月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双班生产和产线优化,实际产能已提升至 30 万辆 / 年。2025 年 4 月,北京工厂的月产能预计达到 3.7 万辆,占小米汽车总交付量的 100%。
北京工厂的技术亮点包括:
- 9100 吨超级大压铸岛:比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6000 吨压铸机更大,实现车身一体化压铸,生产效率提升至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
- 全自动化产线:超过 700 台工业机器人覆盖冲压、涂装、总装等关键工艺,研发试验基地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支持快速迭代。
三、上海工厂的潜在可能性与行业推测
尽管官方未确认上海工厂的存在,但部分行业分析和供应链动态显示小米可能在上海布局产能:
- 长三角供应链优势:上海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博世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且物流效率高,上午生产的零部件下午即可用于装配。若小米在上海建厂,可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交付效率。
- 出口战略需求:上海作为国际贸易枢纽,若小米计划拓展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在上海设厂可缩短出口物流周期,规避关税风险。
- 政策与土地资源:上海临港新片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政策扶持,且土地资源充足。2018 年小米曾与临港合作建设生态链产业园,为后续汽车产业链合作奠定基础。
四、产能扩张的实际进展:北京二期工厂为主
小米汽车当前的产能扩张重心仍在北京。2024 年启动的北京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新增年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二期工厂的建设进度远超预期,2025 年 3 月已完成封顶,工人每天工作 9 小时赶工期。投产后,北京工厂将主要生产SU7 系列和YU7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
五、上海工厂的信息缺口与行业疑虑
- 官方未公开规划: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官网、雷军公开演讲及财报中均未提及上海工厂的建设计划。部分自媒体推测上海工厂可能用于生产高端车型或出口,但缺乏证据支持。
- 供应链布局矛盾: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禾赛科技)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但现有产能已通过北京工厂的供应链协同实现高效运作。若在上海建厂,可能面临供应链重复建设的问题。
- 产能过剩风险:北京工厂的二期投产后,小米年产能将达 30 万辆,而 2025 年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产能缺口可通过现有工厂的产能挖潜(如提升自动化率)弥补,短期内无需新建工厂。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上海工厂的存在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且从产能规划、供应链布局和政策环境来看,北京工厂仍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若未来上海工厂落地,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出口需求激增:若小米汽车海外市场拓展超预期,可能需要在上海设厂以辐射全球市场。
- 新车型产能分配:若小米计划推出更高端的车型(如 SU7 Ultra 赛道版),可能选择上海作为高端制造基地。
- 政策红利: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税收优惠和土地资源可能吸引小米投资建厂。
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公告或雷军的公开演讲,以获取关于上海工厂的最新动态。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小米汽车的交付压力主要依赖北京工厂的产能提升,上海工厂若存在,短期内对购车交付周期影响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