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北京,同时武汉工厂的规划已明确但尚未投产。以下是具体布局和动态:
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核心生产基地
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和二期工厂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的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具体地址为环景路 21 号院,这一信息已通过工信部备案和小米官方交付仪式确认。
1. 一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 建设进度: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2024 年 4 月启动首款车型 SU7 的交付。
- 产能表现:通过产线优化,实际月产能已从初期的 7000 辆提升至 2.2 万辆,2024 年全年交付量达 13.68 万辆。
- 设施配置:涵盖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和工厂店,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园区。
2. 二期工厂:2025 年中投产,新增年产能 15 万辆
- 建设进度:2024 年 7 月拿地后 “交款当天即开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中旬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产能规划:二期工厂占地 53 公顷(约 800 亩),投产后与一期合计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技术升级:延续一期的智能化定位,可能引入更先进的压铸工艺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效率。
二、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中的新基地
小米汽车在武汉的布局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但2025 年尚未投产,预计 2026 年启动建设。
1. 选址与规模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毗邻小鹏汽车、路特斯汽车生产基地。
- 占地:约 2000 亩,是现有小鹏工厂的三倍,显示出较大的产能规划。
2. 战略意义
- 辐射华中市场:武汉作为 “中国车谷”,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 500 多家零部件企业,有助于降低供应链成本。
- 长期目标:助力小米在 2026 年实现百万辆产销量目标,构建 “南北双基地” 生产格局。
3. 进展与挑战
- 当前状态:2025 年 4 月,武汉工厂仍处于规划阶段,尚未动工,具体投产时间未定。
- 潜在风险:需平衡产能扩张与供应链管理,避免重蹈北京工厂初期产能爬坡缓慢的问题。
三、其他城市的可能性
截至 2025 年 4 月,合肥、上海、成都等城市尚未有小米汽车工厂的官方签约或动工信息。尽管武汉工厂的规划已明确,但短期内(2025 年)小米的生产重心仍集中在北京。
四、产能与市场影响
北京工厂的双期投产将显著缓解小米汽车的交付压力。2025 年第 15 周(4 月 7 日 - 13 日),小米汽车新增订单虽未突破 1 万辆,但存量订单超 15 万辆,现有产能仍需加速释放。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有望提升至 3.5 万辆,提车周期从 37 周缩短至 8-12 周。
总结
- 2025 年运营中的工厂:北京亦庄一期、二期工厂(总产能 30 万辆 / 年)。
- 规划中的工厂:武汉经开区工厂(2026 年投产)。
- 核心布局逻辑:以北京为基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武汉为未来产能扩张预留空间,同时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智能制造提升效率。
如需了解最新动态,可关注小米官方公告或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