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在 2025 年推出的全新汽车主要包括小米 YU7和小米昆仑增程版 SUV,其中 YU7 作为首款纯电 SUV 已进入上市倒计时,而昆仑增程版则计划于年底发布。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小米 YU7: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技术对标特斯拉 Model Y
核心参数与亮点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家族式风格,采用低趴轿跑造型,前脸封闭式格栅搭配 “米粒” 型大灯,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8mm,轴距 3000mm,车顶配备激光雷达和全景天幕,被网友称为 “法拉米”。
- 动力性能:
-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最高车速 253km/h,CLTC 续航 760km,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0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车速 240km/h,CLTC 续航 820km,起售价或下探至 23 万元,主打性价比。
- 智能配置:
- 搭载小米自研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导航、自动泊车等功能,配备 5 个激光雷达和千里浩瀚 H9 智驾方案,算力达 1400TOPS。
- 内饰采用环形投影屏替代传统仪表盘,集成速度、导航、多媒体等信息,搭配骁龙 8295 座舱芯片和 HyperOS 智能生态。
上市计划与挑战
- 原计划:原定于 2025 年 4 月 17 日发布并亮相上海车展,但因SU7 自动驾驶事故引发的舆论压力、英伟达 Thor 芯片量产延迟(从 4 月延至 5 月)及产能分配问题(需优先保障 SU7 交付),发布会跳票且缺席车展。
- 最新进展: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确认 YU7 将 “以最好的状态” 上市,预计2025 年 6-7 月开启预售,三季度正式交付,起售价 30-40 万元。
- 风险提示:事故后小米需强化 YU7 的安全验证(如 NOA 功能优化),并协调二期工厂产能(2025 年 7 月投产)以确保交付节奏。
二、小米昆仑增程版 SUV:首款增程式车型,瞄准家庭用户
产品定位与技术参数
- 设计与空间:采用方正硬朗的 SUV 造型,车长超 5 米,轴距超 3 米,提供三排六座布局,后排腿部空间和行李箱容积优于同级,主打多口之家市场。
- 动力系统:
- 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
- 配备后轮转向技术和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提升操控灵活性与安全性。
- 智能配置:延续小米生态优势,搭载 HyperOS 智联系统和骁龙 8295 芯片,支持车家互联及多屏交互,车顶激光雷达预示高阶智驾功能。
上市时间与市场策略
- 计划节点:预计2025 年底揭秘,2026 年上半年正式上市,起售价或低于理想 L9 等竞品 10-15 万元,主打 “高性价比增程 SUV” 标签。
- 战略意义:作为小米首款增程式车型,昆仑将弥补纯电车型的续航短板,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尤其是对充电设施不完善地区的用户。
三、其他新车型与产能布局
1. 小米 SU7 Ultra:高性能旗舰轿车
- 已上市: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交付,指导价 52.99 万元起,搭载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2 秒,CLTC 续航 630km,定位 “赛道级电动轿车”。
- 市场表现: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台,成为小米汽车销量主力。
2. 小米 MX11:纯电 SUV,对标 Model Y
- 定位与参数:预计 2025 年冬季上市,采用溜背轿跑设计,双电机版本功率 495kW,续航 800km,主打操控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产能支撑:小米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为 MX11 等新车型提供生产保障。
四、技术积累与供应链优化
1. 自动驾驶技术
- 系统升级:小米 HAD 超级智能驾驶系统新增自动过闸机、环岛通行等功能,采用 BEV+Transformer 算法,结合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提升复杂路况感知精度。
- 安全改进:针对 SU7 事故暴露的问题,优化施工路段预警逻辑,强化电池防爆结构,并计划通过 OTA 升级 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以识别静态障碍物。
2. 供应链创新
- 成本控制:通过生态链协同(如车规级芯片优先供应)和模块化生产(如碳陶刹车盘成本降低 60%),实现高端配置平民化,支撑 20 万 - 40 万元价格带产品竞争力。
- 产能爬坡: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较 2024 年翻倍,通过双班生产和供应链优化,单月产能已突破 2.5 万辆。
五、市场挑战与应对策略
1. 品牌信任重建
- 事故影响:SU7 高速事故导致公众对智驾安全性的质疑,小米需通过技术透明化(如公开数据日志)和用户教育(强化辅助驾驶边界认知)修复品牌形象。
- 危机公关:雷军多次表态 “不回避责任”,并承诺优化智驾系统与安全设计,同时加大售后服务投入以挽回消费者信心。
2. 竞争压力
- 市场格局:2025 年纯电 SUV 市场竞争白热化,特斯拉 Model Y、乐道 L90、极氪 9X 等竞品均在上海车展亮相,小米需凭借技术差异化(如 800V 快充、高阶智驾)和生态优势(车家互联)突围。
- 价格策略:YU7 起售价下探至 23 万元,昆仑增程版预计 15 万元起,通过 “高配低价” 策略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双车战略落地的关键年,YU7 的上市将标志着小米从纯电轿车向 SUV 领域的拓展,而昆仑增程版则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尽管面临事故后的信任危机和产能挑战,小米凭借技术积累、供应链创新及激进的市场策略,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交付目标,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核心玩家。对于消费者而言,YU7 的 6-7 月上市节点和昆仑增程版的年底揭秘值得重点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