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推出的主要车型包括SU7 系列和YU7(中文命名 “小米御 7”),同时规划了多款新车型。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梳理:
一、已上市车型:SU7 系列与 YU7
1. 小米 SU7 系列
- 定位:中型纯电轿车,主打高性能与科技感。
- 车型版本:
- 小米 SU7:基础版,搭载单电机后驱或双电机四驱系统,CLTC 续航最高 770 公里,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
- 小米 SU7 Ultra:高性能版,配备三电机全轮驱动,综合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2.1 秒,CLTC 续航 800 公里,售价 52.99 万元起。
- 核心亮点:
-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0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 搭载 Xiaomi HyperOS 系统,与小米生态深度联动。
- 激光雷达 + Orin-X 芯片,支持高阶智能驾驶。
2. 小米 YU7(小米御 7)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命名解析:
- YU7:英文名 “YU” 谐音 “御”,寓意 “陆地战车,御风而行”;数字 “7” 延续小米产品序列的幸运数字传统。
- 关键参数:
- 车身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标配五座布局。
- 动力系统:单电机后驱(235kW)或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
- 智能化配置:环形投影屏、激光雷达、L3 级自动驾驶(选装)。
- 市场策略: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售价 30 万 - 40 万元,主打 “年轻人的第一台法拉利” 概念,通过尺寸、性能和生态优势抢占市场。
二、2025 年规划车型:SU8 与 MX11
1. 小米 SU8(内部代号 MX11)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对标理想 L7。
- 设计语言:延续 SU7 的轿跑风格,但尺寸更大(预计车长超 5 米),采用对开门设计,参考法拉利 SUV 元素。
- 动力系统: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超 600 马力,支持后轮转向。
- 上市时间: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发布,2026 年交付。
2. 小米 N3 增程式 SUV
- 定位:大型增程式 SUV,主打家庭用户市场。
- 技术亮点:
- 增程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
- 六座布局,配备后轮转向和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
- 上市时间:预计 2026 年发布,售价或下探至 15 万元。
三、命名逻辑与品牌策略
1. 命名体系
- SU 系列:主打轿车与高性能车型(如 SU7、SU7 Ultra),S 代表 Speed(速度),U 代表 Ultra(超级)。
- YU 系列:SUV 车型(如 YU7),YU 谐音 “御”,强调 “陆地驾驭” 的性能与气场。
- 数字规则:数字越大定位越高,例如 SU7 Ultra 高于 SU7,YU7 高于 SU7。
2. 生态协同
- 小米生态深度整合:车辆可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例如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语音助手接入米家设备。
- 充电网络合作:与蔚来合作接入 1.4 万个充电桩,支持跨品牌补能。
3. 市场定位
- 价格覆盖:20 万 - 80 万元,覆盖中高端市场(SU7 系列)、家庭用户(YU7)及豪华市场(SU7 Ultra)。
- 全球化布局:SU7 已在印度、欧洲市场测试,YU7 计划进军东南亚。
四、未来展望
- 技术路线:2025 年聚焦纯电车型,2026 年推出增程式 SUV,2027 年计划布局插混车型。
- 产能规划:北京工厂二期 2025 年 6 月竣工,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目标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
- 品牌升级:通过 SU7 Ultra 树立高端形象,YU7 巩固主流市场,SU8 拓展细分领域。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车型为SU7 系列(轿车)和YU7(御 7)(SUV),两者均以 “性能 + 生态” 为核心卖点,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同时,小米通过命名策略(如 “御 7” 的文化符号)和技术布局(800V 平台、高阶智驾)强化品牌差异化,逐步从科技公司向智能出行生态企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