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工厂

2025-04-18 10:58:50  阅读 3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工厂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工厂的布局和产能已进入关键阶段,主要围绕北京和武汉两大基地展开,同时供应链与技术应用也在快速升级。以下是核心进展与细节:

一、北京工厂:双厂联动,产能冲刺 35 万辆


  1. 一期工厂(已投产)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2024 年实际产量已突破 13.68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
    • 技术应用:引入 700 余个机器人,关键工艺(冲压、压铸、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实现 100% 自动化,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
    • 交付情况: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锁单约 43 万台,已交付 21.6 万台,剩余订单预计 2025 年内完成。

  2. 二期工厂(2025 年投产)

    • 进度: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6 月中旬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规模与产能:新增面积 52 公顷,总占地扩展至 105 公顷,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北京双厂总产能达 30 万辆,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技术升级:延续一期智能化定位,引入深度学习优化产线,提升生产效率。

  3. 参观开放

    • 自 2025 年 1 月起,工厂开启常态化参观,每月固定场次,工作日每天 1 场,周末及节假日每天 5 场,游客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预约。


二、武汉工厂:南北双基地战略落地


  1. 规划与进度

    • 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聚。
    • 建设阶段:2025 年 3 月完成备案审批,5 月启动焊接生产线扩建,预计 2026 年投产,初期聚焦小米 N3 增程式 SUV(内部代号 “昆仑”)的前副车架生产,年产能 30 万套。
    • 合作可能性:可能利用东风日产武汉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进行代工或改造,以快速提升产能。

  2. 战略意义

    • 辐射华中市场,缩短交付半径,分散供应链风险,助力 2026 年百万辆目标。


三、供应链与技术突破


  1.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独家供应麒麟电池,支持 SU7 Ultra 超快充(10%-80% 充电 12 分钟)。
    • 玻璃:福耀玻璃提供安全玻璃技术,强化车身结构。
    • 智能系统:德赛西威提供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支持 Xiaomi Pilot 4.0。

  2. 技术应用

    • 800V 高压平台:SU7 Ultra 搭载碳化硅技术,充电效率领先特斯拉 Model Y 焕新版。
    • AI 与自动化:北京工厂应用深度学习优化产线,武汉工厂计划引入 68 台焊接机器人及智能检测系统。


四、产能目标与市场布局


  1.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同比 2024 年(13.68 万辆)增长 156%,主要依赖北京双厂产能释放及 SU7 Ultra、YU7 新车型上市。
  2. 2026 年规划:武汉工厂投产后,总产能预计突破 60 万辆,支撑百万辆目标,并推出固态电池车型(续航超 1000km)。
  3. 全球化布局:泰国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目标 45%。

五、挑战与应对


  1. 产能压力:北京一期工厂长期满负荷运转,二期投产后将缓解交付周期(从 20 周缩短至 8-12 周)。
  2. 供应链管理:通过自建工厂、绑定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确保产能爬坡速度领先新势力。
  3. 技术竞争:L4 级自动驾驶采用激光雷达与纯视觉双方案,本土化场景优化速度超越特斯拉。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产能爆发的关键年,北京双厂联动支撑 35 万辆交付目标,武汉工厂启动建设标志着南北双基地战略成型。通过智能化生产、供应链整合及技术突破,小米正从 “跨界玩家” 向 “主流车企” 快速蜕变,其产能布局与市场表现或将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

小米汽车工厂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945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