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生产布局以自建工厂为主,尚未有官方确认的代工厂合作。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自建工厂主导生产
- 北京亦庄工厂(一期 + 二期)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于 2024 年 4 月投产,年产能规划 15 万辆,实际通过双班生产已实现月产能 1.2 万辆。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两座工厂紧邻布局,共享供应链资源,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 武汉工厂规划中
小米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建设新工厂,占地面积约 2000 亩,预计 2025 年底正式宣布。该工厂将辐射华中市场,与北京基地形成 “南北双基地” 格局,进一步分散供应链风险。目前武汉工厂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尚未公布具体投产时间。
二、代工传闻与潜在合作
尽管小米以自建工厂为主,但行业内存在关于代工合作的讨论:
- 北京汽车集团(北汽)
- 早期传闻称小米 SU7 由北汽越野车有限公司代工,工信部申报信息中生产企业名称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但生产地址为小米自建的北京工厂。
- 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小米借用北汽资质完成车型申报,而非实际代工。小米 SU7 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均由宁德时代、弗迪科技等供应商提供,生产环节由小米自主把控。
- 东风汽车
- 武汉工厂的规划引发与东风汽车合作的猜测。东风旗下云峰工厂具备闲置产能,且湖北省政府积极推动双方合作。
- 有消息称小米第三款车型 “昆仑” SUV 可能由东风代工,但尚未有官方确认。
- 其他潜在合作伙伴
- 2023 年小米曾与江淮、奇瑞、华晨等车企洽谈代工,但后续进展未明确。
- 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也曾被提及为潜在代工方,但缺乏实质性证据。
三、小米的产能策略与挑战
- 自建工厂的优势
- 质量控制:小米通过自建工厂直接管理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符合 “高端化” 定位。例如,SU7 的车漆工艺、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均由小米自主研发并在自有产线实现。
- 产能弹性:北京工厂通过双班生产、设备联调等方式提升产能,二期工厂投产后可满足 35 万辆交付目标。
- 代工模式的可能性
- 产能补充:若订单持续超预期,小米可能选择代工缓解压力。例如,蔚来早期依赖江淮代工,后期自建工厂。
- 区域覆盖:武汉工厂若与东风合作,可利用其成熟的供应链和区域市场资源。
- 挑战与风险
- 资质与合规:代工需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小米已通过自建工厂获得资质,代工合作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和利益分配。
- 品牌一致性:代工可能影响品控,小米需在扩大产能与维护品牌口碑间平衡。
四、结论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依赖北京亦庄的自建工厂,武汉工厂尚在规划中。尽管存在与北汽、东风等企业的代工传闻,但官方未予确认,且现有信息显示小米更倾向于自主生产。未来若产能压力增大或新车型快速迭代,不排除引入代工合作,但短期内自建工厂仍是核心策略。
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及权威媒体报道,以获取代工厂合作的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