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中旬,小米汽车的全年销量数据尚未完全公布,但结合已披露的信息,可以梳理出以下关键进展:
一、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表现
- 累计交付量突破 7.5 万辆
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 75,869 辆,位列新能源车型销量榜第五。这一成绩较 2024 年全年 13.7 万辆的交付量有显著提升,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其中,3 月单月交付量达 29,000 辆,创下新高,且连续 6 个月交付量超 2 万辆。
- 周度销量稳居新势力前列
4 月 7 日至 13 日的周销量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以 0.63 万辆的成绩排名新势力第四,仅次于理想、小鹏和零跑。这一表现印证了小米汽车在市场中的稳定地位,尤其是在高端车型 SU7 Ultra 上市后,订单量持续攀升,甚至出现 “一车难求” 的现象。
二、全年目标与产能布局
- 销量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已明确表示,2025 年小米汽车的交付目标从原定的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这一目标的调整基于产能提升的进展 —— 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已于 4 月 15 日完成验收,新工厂投产后将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目前,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已实施双班生产,SU7 Ultra 的订单量在发布后 2 小时内突破 1 万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 供应链与市场策略
小米汽车通过 “1+N” 销售渠道模式(自营交付中心 + 代理销售网络)快速铺开市场,尤其在南方城市表现突出。2025 年 2 月数据显示,杭州、深圳、上海等南方城市占据销量前十中的八席,北方市场仅北京、郑州入围。此外,小米汽车在 3C 零售渠道(如小米之家)的渗透,进一步扩大了用户触达面。
三、市场竞争与挑战
- 新能源市场格局变化
2025 年第一季度,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等车型表现亮眼,小米 SU7 虽位列第五,但与头部品牌仍有差距。比亚迪在销量前 20 车型中独占 9 席,显示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力。不过,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和品牌生态优势,在 20-30 万元价格区间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尽管小米汽车产能逐步提升,但订单积压问题依然存在。截至 4 月初,SU7 各版本的提车周期已延长至 40 周以上,部分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选择转购其他品牌。此外,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质量信任度在 3 月高速碰撞事件后受到考验,但后续销量未受显著影响,反而因 SU7 Ultra 的上市进一步提振。
四、未来展望
- 新车型与技术迭代
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更多车型,包括 SU7 的衍生版本和 SUV 车型 YU7,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小米 SU7 Ultra 的 1500 马力性能版和碳纤维轻量化设计,有望吸引高性能车爱好者,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
- 全球化布局
目前小米汽车的销售重心仍在中国市场,但雷军曾表示未来将考虑进入国际市场。若 2025 年国内销量目标达成,小米汽车可能加速海外扩张,尤其是在东南亚、欧洲等新能源政策友好的地区。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交付超 7.5 万辆,全年目标直指 35 万辆。尽管面临产能瓶颈和市场竞争,但凭借产品力提升、渠道扩张及品牌生态优势,小米汽车有望在新能源市场中持续突破。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季度财报及乘联会等机构的月度数据,以获取更实时的销量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