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正式发布或明确规划一款直接对标五菱宏光 MINI EV、比亚迪海鸥等产品的 “电动小车”。从现有信息来看,小米 2025 年的战略重心集中在中高端市场,其已推出的车型和规划中的新品均以高性能、智能化为核心,覆盖轿车、SUV 等主流品类。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综合分析:
一、2025 年小米汽车核心车型布局
- 小米 SU7 Ultra(已上市)
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定位纯电性能轿跑,标准版起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达 81.49 万元。其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30 公里,配备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该车以赛道性能为卖点,曾创下上海国际赛车场最速量产车圈速纪录(2 分 09 秒 944),并计划挑战纽北量产车圈速榜。
- 小米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
YU7 是小米首款纯电 SUV,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售价预计 30 万 - 40 万元。其长宽高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CLTC 续航最高 770 公里。YU7 搭载 800V 碳化硅平台,支持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并配备激光雷达和小米 HyperOS 智能座舱,主打 “人车家全生态” 互联体验。
- 增程 SUV “昆仑”(预计 2025 年四季度亮相)
内部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 定位中大型家用市场,起售价或低至 15 万元。该车将配备后轮转向系统和博世 IPB 2.0 制动方案,可能采用 1.5T 增程器,纯电续航超 200 公里,综合续航突破 1000 公里,目标对标理想 L7 等车型。
二、小米电动小车的市场空白与潜在可能性
- 小型电动车市场现状
中国小型电动车市场由五菱宏光 MINI EV(2025 年 3 月销量 4 万辆)、比亚迪海鸥(3.4 万辆)主导,主要面向短途代步需求,价格集中在 3 万 - 8 万元。小米目前的产品矩阵中缺乏这一细分市场的布局,但其生态链企业九号公司已推出电动滑板车等短途出行产品(如 Xiaomi Electric Scooter Elite),暗示小米可能通过生态链间接切入该领域。
- 小米的潜在策略
- 技术下放:小米 SU7 系列的 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等若能简化适配,可能应用于小型电动车,提升续航和充电效率。
- 生态协同:通过 HyperOS 系统整合小米智能家居、手机等设备,打造 “短途出行 + 智能生态” 的差异化体验。
- 价格策略:参考小米手机的 “性价比” 路线,若推出电动小车,可能定价 5 万 - 10 万元,主打年轻用户和城市通勤场景。
- 挑战与风险
- 成本控制:小型电动车利润空间有限,需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上实现成本优化。
- 产能分配:小米北京二厂(2025 年 6 月投产)和武汉基地主要服务于中高端车型,小型车可能需要独立产线。
- 品牌定位:低价车型可能影响小米 “高端科技” 的品牌形象,需平衡市场覆盖与品牌调性。
三、行业趋势与小米的应对
- 政策与市场驱动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 40%,但小型电动车仍占据重要份额(2025 年 3 月 TOP30 车型中,微型车占比超 30%)。小米若推出电动小车,可借助国家补贴(如地方新能源购车补贴)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的红利。
- 竞争对手动态
特斯拉计划 2025 年推出 14 万元级 Model Q,比亚迪加速布局海鸥、元 Up 等车型,零跑 T03 等产品也在下沉市场发力。小米需在智能化(如 L2 级辅助驾驶)和生态互联上建立差异化优势。
- 小米的技术储备
- 电池技术: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55Wh/kg,若小型车搭载 50kWh 电池,续航可达 300 公里以上。
- 智能驾驶:小米自研的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Xiaomi HAD)若简化功能,可下放至小型车,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重心仍在中高端市场,SU7 Ultra 和 YU7 的推出标志着其向豪华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进军。尽管目前尚未明确电动小车的计划,但基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储备,小米未来可能通过生态链合作或子品牌布局该领域。若推出,预计将以 “高性价比 + 智能生态” 为核心卖点,与现有车型形成互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动态及行业分析,以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