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厦门的布局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和市场渗透,结合政策支持与产品竞争力,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销售网络与车型布局
- 线下门店覆盖
厦门已开设两家小米汽车官方门店:
- SM 城市广场城市展厅:位于思明区核心商圈,提供 SU7 系列车型展示与试驾服务,覆盖主流消费群体。
- 翔安交付中心:位于翔安区,承担车辆交付与售后维护功能,辐射岛外市场。
此外,建发汽车与小米合作的长乐路 2S 销服中心(总面积 2300 平方米)于 2024 年 6 月开业,提供销售、售后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强化本地服务能力。
- 车型矩阵与价格策略
- 主力车型:2024 款小米 SU7(21.59 万 - 29.99 万)凭借长续航(CLTC 830km)和智能驾驶功能,成为厦门新能源市场热门车型。2025 年 2 月数据显示,SU7 进入厦门车型销量前十,新能源渗透率超 55%。
- 高端车型:2025 款 SU7 Ultra(52.99 万 - 81.49 万)主打高性能赛道版,搭载 1548 马力三电机系统,虽因赛道事故引发关注,但仍吸引高端用户。
- 新车型计划:2025 年 6-7 月将推出首款 SUV 车型YU7(30 万 - 40 万),定位中大型 SUV,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二、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地方补贴与以旧换新
- 报废更新补贴:2025 年厦门对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提供最高 2 万元补贴,叠加厂商优惠后,SU7 购车成本可降低约 1.5 万元。
- 置换补贴:个人消费者转让旧车并购买新车,新能源车最高补贴 1.5 万元,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
- “电动厦门” 规划推动
- 厦门作为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2025 年底前公交、出租、物流等领域将实现 100% 电动化,为小米汽车提供 B 端市场机会。
- 充电桩建设加速:计划到 2025 年建成充电桩 1.6 万个,换电站 55 座,环岛路等区域将打造纯电动示范场景,提升用户充电便利性。
三、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销量与品牌影响力
- 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在厦门新能源车型销量中排名前十,新能源渗透率达 55.9%,显示其市场认可度。
- 小米汽车通过 “生态融合” 策略(如 HyperOS 系统与小米智能家居互联),吸引年轻用户群体,形成差异化竞争。
- 竞争对手与挑战
- 头部品牌挤压:比亚迪、特斯拉占据厦门新能源市场主导地位,比亚迪 3 月销量达 1758 辆,远超小米。
- 高端市场竞争:蔚来、理想等品牌在厦门设有门店,与小米 SU7 Ultra 形成直接竞争。
- 品牌认知转型:从 “性价比科技品牌” 向 “高端汽车品牌” 的用户心智重塑仍需时间。
四、未来规划与风险
- 产能与供应链
- 小米汽车北京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中投产,产能提升至 15 万辆 / 年,缓解交付压力。武汉工厂(2026 年建成)将进一步支撑全国市场。
- 厦门本地供应链合作尚未明确,车辆主要依赖外地工厂供应。
- 充电网络与服务
- 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充电网络,厦门用户可通过小米 App 使用超 3 万根第三方充电桩,覆盖主要商圈与高速路。
- 售后服务方面,建发汽车团队提供 7×24 小时应急服务,依托钣喷中心提升维修效率。
- 潜在风险
- 政策依赖:2025 年后 “电动厦门” 政策到期,若补贴退坡可能影响销量。
- 技术迭代压力:自动驾驶与三电系统需持续投入,小米计划 2025 年研发投入超 300 亿元,以保持竞争力。
五、用户购车建议
- 关注补贴政策:2025 年厦门新能源补贴持续至年底,叠加厂商优惠,SU7 购车成本可降低约 1.5 万元。
- 试驾与服务体验:建议前往 SM 城市广场展厅或长乐路销服中心试驾,体验 HyperOS 系统与智能驾驶功能。
- 售后服务考量:建发汽车合作门店提供专业售后支持,适合注重服务品质的用户。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在厦门的发展呈现 “网络完善、政策利好、竞争加剧” 的特点。凭借 SU7 系列的市场表现与 YU7 的即将上市,小米有望在厦门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需应对头部品牌挤压与产能挑战。对于消费者,当前是购车窗口期,可充分利用补贴政策与车型选择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