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成都市场的布局已进入深化阶段,从销售网络、政策支持到技术落地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下是结合最新动态的全面解析:
一、销售与服务网络:全场景覆盖
- 线下渠道密集布局
成都已成为小米汽车西南地区的核心市场,拥有8 家 4S 店及交付中心,覆盖高新区、锦江区、龙泉驿区等核心区域。例如,位于龙泉驿的交付中心是四川省首个小米汽车交付基地,提供从试驾、购车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此外,小米之家门店(如万象城旗舰店)也成为重要的销售触点,消费者可通过 “小米汽车 APP” 在线预约试驾或咨询。
- 售后服务体系完善
小米在成都构建了 “线上 + 线下” 服务网络:
- 线上:提供远程故障诊断、维保预约等服务,用户可通过 APP 实时追踪维修进度。
- 线下:覆盖 29 城的服务中心支持上门补胎、取送车等增值服务,龙泉驿交付中心还具备钣喷维修能力,年维修规模达 1.5 万台次。
- 政策保障:成都消费者可享受政府购车补贴(最高 3000 元)及小米官方 “无忧服务包”,涵盖免费保养、事故救援等权益。
二、市场表现与政策支持:销量稳居前列
- 销量持续攀升
2025 年 2 月,小米汽车在成都的销量达1216 辆,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杭州、深圳、上海。这一成绩得益于小米 SU7 的产品力(如 830km 续航、智驾功能)及价格优势(21.59 万起售)。此外,成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2025 年一季度新能源渗透率同比上涨 6.9 个百分点。
- 政策红利加持
成都市政府推出 “汽车消费奖励” 政策,对购买小米 SU7 等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提供最高 3000 元补贴,且可叠加国家及省级政策(如报废更新补贴)。例如,购买发票金额 18 万元以上的车型,可获 3000 元奖励,先到先得。
三、技术与产品:智驾功能引领行业
- 智能驾驶技术落地
小米 SU7 已实现全国版高速 NOA(领航辅助)及先锋版城市 NOA功能,覆盖成都核心道路。其端到端技术支持狭窄小路通行、动态绕行及机械库位泊车,泊车评级获中汽研 G + 认证。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智驾总行驶里程突破 2943 万公里,用户活跃率达 88%。
- 产品线扩展
2025 年,小米计划推出纯电 SUV YU7(定位 Model Y 竞品)及增程式 SUV “昆仑”(5.3 米车身 + 1500km 续航),进一步覆盖成都市场的细分需求。此外,SU7 Ultra 车型(三电机系统、1.98 秒加速)已在成都开启预订,3 天内订单超 3680 台。
四、供应链与产业协同:本地化深化
- 供应链合作伙伴
成都企业航天模塑成为小米汽车供应商,提供车身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此外,小米与成都经开区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中德基地)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及技术验证。
- 产能与物流布局
小米北京工厂一期年产能达 100 万辆,二期将于 2025 年竣工,保障成都及西南地区的车辆供应。成都龙泉驿交付中心的仓储能力可满足日均数十台车辆的交付需求。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 竞争压力
成都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秦 PLUS 等车型占据销量前列,而问界 M7、理想 L 系列在中高端市场表现强劲。小米需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及智能驾驶技术的稳定性。
- 未来规划
- 渠道扩展:2025 年计划新增 33 家门店,覆盖保定、汕头等城市,成都作为重点市场将继续加密网点。
- 技术迭代:推进 L3 级智能驾驶研发,加速端到端技术的全场景应用。
- 全球化布局:2027 年启动欧洲、东南亚工厂建设,成都或成为西南地区出口枢纽。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在成都已形成 “销售 - 服务 - 技术” 三位一体的生态闭环,凭借高性价比车型、完善的政策支持及领先的智驾功能,稳居成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梯队。未来,随着产品线扩展及全球化战略推进,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西南地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