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小米集团 2024 年财报及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亏损情况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分析:
一、2024 年亏损数据:行业规律下的 “入场费”
- 整体亏损规模
2024 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 13.68 万辆,营收 321 亿元,但净亏损达 62 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 4.53 万元。这一亏损主要源于重资产投入:
- 研发成本:2024 年小米集团研发投入 241 亿元,其中汽车业务占比 60%,日均研发费用超 4400 万元。
- 工厂建设:北京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扩建后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仅土地和生产线投入便超千亿元。
- 供应链成本:SU7 物料成本占比 82%,高于特斯拉的 68%,核心部件依赖外部采购导致议价能力有限。
- 亏损收窄趋势
亏损逐季度改善:
- Q2:交付 2.73 万辆,亏损 18 亿元,单台亏损 6.6 万元;
- Q3:交付 3.98 万辆,亏损 15 亿元,单台亏损 3.75 万元;
- Q4:交付 6.97 万辆,亏损 7 亿元,单台亏损 1 万元。
这一变化反映了规模效应: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单位固定成本摊薄,同时毛利率从 15.4% 攀升至 20.4%。
二、2025 年亏损预测:接近盈亏平衡的关键年
- 交付目标与成本优化
2025 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若达成,预计营收将达 700 亿 - 875 亿元。规模效应下,单车亏损可能进一步收窄:
- 供应链降本:通过自研 CTB 电池技术、9000 吨一体化压铸设备投产,预计单车制造成本下降 15%。
- 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车型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毛利率超 25%,若销量占比提升至 20%,可显著改善盈利结构。
- 政策补贴:2025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部分地区叠加 “以旧换新” 补贴,可能降低用户购车成本,间接提升销量。
- 亏损预测范围
- 乐观情景:若交付量达 35 万辆,且毛利率提升至 25%,全年亏损可能收窄至 10 亿 - 20 亿元,甚至实现微利。
- 中性情景:若交付量 30 万辆,毛利率维持 20%,全年亏损约 30 亿 - 40 亿元。
- 悲观情景:若价格战加剧或供应链波动,亏损可能扩大至 50 亿元以上。
- 盈利时间表
分析师普遍认为,小米汽车可能在2025 年 Q2 或 Q3 实现单季度盈利,全年亏损幅度显著收窄。例如:
- 雪球数据显示,2025 年 Q1 预计亏损 1 亿 - 2 亿元,接近盈亏平衡。
-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2025 年汽车业务毛利率将 “不低于首季水平”,暗示亏损可能持续收窄。
三、亏损背后的战略逻辑:生态协同与长期价值
- 生态协同效应
小米将汽车定位为 “人车家全生态” 的核心入口。财报显示,2024 年小米手机、IoT 设备销量因汽车业务带动增长,SU7 Ultra 车主中 80%-90% 为 BBA、保时捷用户,生态协同的隐性收益远超账面亏损。
- 软件服务:自动驾驶订阅、澎湃 OS 与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未来可能成为利润增长引擎。
- 品牌溢价:汽车业务提升了小米整体品牌形象,高端机型占比从 2023 年的 23% 提升至 2024 年的 35%。
- 行业对比与风险
- 新势力共性:蔚来首年(2018 年)单台亏损 85 万元,特斯拉首年(2008 年)单台亏损 17 万美元,小米的亏损幅度已低于行业早期水平。
- 风险点:产能瓶颈(当前 SU7 提车周期 30-40 周)、技术依赖(三电系统、智驾方案仍需供应商支持)可能延缓盈利进程。
四、总结:2025 年亏损的核心结论
- 实际亏损数据:2025 年全年亏损尚未公布,但根据 2024 年趋势及 2025 年预测,亏损可能在10 亿 - 50 亿元之间,具体取决于交付量、成本控制及市场竞争。
- 关键观察指标:
- 季度交付量:若月均交付超 3 万辆,规模效应将加速显现;
- 毛利率:若提升至 25% 以上,盈利拐点可能提前到来;
- 政策环境:补贴退坡或贸易壁垒可能影响成本与销量。
小米汽车的亏损本质是 **“烧钱换未来” 的战略投入 **,其盈利前景取决于生态协同的落地与技术壁垒的构建。2025 年将是验证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