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中尚未明确推出专业级越野车型,但结合已曝光的 SUV 车型和技术布局,可以梳理出其在高性能与智能化领域的探索方向:
一、2025 年小米汽车重点车型解析
- 小米 MX11(首款纯电 SUV)
作为小米汽车首款 SUV,MX11 于 2025 年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采用溜背式设计和蚌壳式前机舱盖,车顶配备激光雷达。其核心配置包括:
- 动力系统: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未明确,但预计高于 SU7(双电机版 495kW),配备后轮转向系统以提升操控灵活性。
- 续航能力:搭载宁德时代神行电池,CLTC 续航预计超过 800 公里,支持 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
- 智能配置: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融合的高阶智驾方案,支持高速领航和城市 NOA。
市场定位:售价高于 SU7 约 3-5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 和极氪 001,主打科技感与性能。
- 小米 YU7(御 7)
2025 年 6-7 月上市的中大型轿跑 SUV,官方命名 “御 7”,寓意 “陆地战车”,但实际定位偏向运动与家用:
- 动力性能: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低于 3.5 秒,最高车速 253km/h;单电机后驱版续航达 820 公里。
- 越野相关配置:
- 底盘技术:标配空气悬架,支持车身高度调节(未明确越野模式)。
- 四驱系统:电动四驱,前后电机独立控制,但未提及差速锁或扭矩放大功能。
市场定位:定价 25-35 万元,直接对标 Model Y,强调续航与智能化,未主打越野场景。
- 小米 SU7 Ultra(性能旗舰)
2025 年上海车展亮相的三电机全轮驱动车型,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配备赛道专用电池和碳陶瓷制动系统。其定位偏向赛道性能,与越野场景无关。
二、小米汽车的技术储备与合作布局
- 动力与底盘技术
- 电机与电池:小米 SU7 Ultra 搭载 V8s 和 V6s 电机,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电池,支持 5.2C 超充;MX11 和 YU7 则使用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电池与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 底盘合作:与博世联合开发智能解耦制动系统和碳化硅电桥,提升操控稳定性,但未涉及越野专用悬挂或四驱技术。
- 智能化与生态整合
- 自动驾驶:小米 SU7 Ultra 和 MX11 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自动超车、避障和绿波通行,采用百度高精地图。
- 人车家生态:HyperMind 系统实现车机与智能家居联动,如远程控制空调、扫地机器人等,但未针对越野场景优化。
- 生产与供应链
- 代工合作:由北汽越野代工生产,依托其制造经验,但未直接引用北汽越野的硬派越野技术。
- 专利布局:外观设计专利覆盖 SU7 全系,但未涉及越野相关技术(如差速锁、非承载式车身)。
三、市场竞争与未来展望
- 竞品对比
- 硬派越野市场:2025 年主流车型如坦克 500 Hi4-T、方程豹豹 5 等均采用插混或燃油动力,小米现有纯电车型在续航和越野能力上存在差距。
- 高端纯电 SUV:MX11 和 YU7 主要对标特斯拉 Model Y、极氪 001,强调性能与智能化,而非越野场景。
- 未来可能性
- 技术储备:小米在电机、电池和智驾领域的积累为越野车型奠定基础,但需突破非承载式车身、专业四驱等核心技术。
- 市场策略:若 2025 年后推出越野车型,可能采用增程式混动(如 2026 年规划的 N3 增程式 SUV)或纯电 + 电驱桥技术,平衡续航与越野性能。
四、总结:2025 年小米 “越野汽车” 的现状与定位
- 无专业越野车型:当前小米汽车的 SUV 产品(MX11、YU7)均为城市轿跑风格,动力强劲但缺乏越野配置(如差速锁、高离地间隙)。
- 技术探索方向:通过双电机四驱、空气悬架和智能驾驶,小米在性能与智能化领域持续突破,但尚未涉足硬派越野市场。
- 用户需求建议:若期待小米越野车型,需关注 2026 年后的增程式 SUV 或纯电硬派车型规划,目前可关注 MX11 和 YU7 的城市与性能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