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首发动态主要聚焦于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中文命名 “御 7”)的上市计划,以及首款车型小米 SU7的持续迭代与市场表现。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 YU7:2025 年新车型首发
1. 发布时间与定位
- 上市时间:根据工信部申报信息及官方披露,小米 YU7 预计于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 SUV,目标与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等车型竞争。
- 命名寓意:“御 7” 取意 “陆地战车,御风而行”,强调其性能与科技属性。
- 缺席上海车展:尽管小米确认参加 2025 年 4 月 23 日的上海车展,但 YU7 不会亮相,官方称 “会以最好状态来”,预计后续将单独举办发布会。
2. 核心参数与技术亮点
- 尺寸与设计:
- 长宽高为 4999×1996×1600 毫米,轴距 3000 毫米,采用五座布局,定位中大型 SUV。
- 外观延续小米 SU7 的家族设计语言,如隐藏式门把手、溜背造型、尾翼及黄色刹车卡钳,风阻系数预计低于 0.25Cd。
- 动力与续航:
- 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峰值功率可达 691 马力,最高车速 240 公里 / 小时。
-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为比亚迪弗迪),CLTC 续航预计超过 700 公里。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预计搭载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高速领航、城市 NOA、代客泊车等功能,硬件包括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及 5 颗毫米波雷达。
- 座舱基于小米澎湃 OS,支持车家互联、五屏联动(中控屏、HUD、后排平板等),并配备骁龙 8295 芯片。
3. 市场定位与价格
- 定价策略:参考小米 SU7 的定价逻辑(21.59 万 - 29.99 万元),YU7 作为 SUV 车型,预计起售价在25 万 - 30 万元,顶配或接近 4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5 万 - 30.35 万元)。
- 竞争优势:小米生态链整合(如智能家居控制)、高性价比、快速充电技术(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二、小米 SU7:2024 年爆款车型的持续迭代
1. 销量与市场表现
- 交付量: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达 2.9 万辆,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 市场反馈:SU7 凭借 2.78 秒加速、800 公里续航(Max 版)及智能驾驶功能,成为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黑马”,但 2025 年 3 月的安全事故(高速碰撞起火致 3 人死亡)对品牌信任度造成一定冲击。
2. 技术升级与车型扩展
-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售价 52.99 万元,搭载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 NOA,硬件升级为双 Orin 芯片 + 激光雷达,0-100km/h 加速 2.5 秒,续航 850 公里。
- 特别版与选装:2025 年 1 月推出限定色 “璀璨洋红” 及新轮毂、内饰,选装价格 9000 元,进一步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1. 生产基地
- 一期工厂:北京经开区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产能利用率超 200%,2025 年冲刺月产 2.4 万辆。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新增年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达 30 万辆 / 年,支撑 SU7、YU7 及未来车型的交付。
2. 供应链合作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电池)。
- 电机:苏州汇川、联合电子。
- 智能驾驶:英伟达(Orin 芯片)、禾赛科技(激光雷达)。
四、挑战与风险
1. 安全事故影响
- 2025 年 3 月 SU7 高速碰撞起火事故导致股价下跌超 25%,部分用户对智能驾驶安全性产生质疑。小米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调查,并强调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 后续需加强用户教育,明确智能驾驶功能边界(如施工路段需人工接管)。
2. 产能与交付压力
- 尽管二期工厂投产,但 SU7 订单积压严重(锁单后交付周期 25-28 周),YU7 上市后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紧张。
3. 市场竞争加剧
-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加速推新,小米需持续创新以维持差异化优势。
五、总结:小米汽车的 2025 年战略
- 产品矩阵:以 SU7 巩固轿车市场,YU7 开拓 SUV 领域,形成 “轿车 + SUV” 双产品线。
- 技术投入:聚焦智能驾驶(Xiaomi HAD)、800V 高压平台、澎湃 OS 生态整合,提升用户体验。
- 产能扩张:二期工厂投产缓解交付压力,支持全年 35 万辆目标。
- 品牌修复:通过透明沟通、安全升级重建用户信任,减少事故负面影响。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力,而 YU7 的上市能否延续 SU7 的爆款效应,将成为关键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