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正式发布名为 “小米 S7” 的车型。根据现有信息,用户可能将 “小米 SU7” 误写为 “S7”。小米 SU7 系列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已成为市场焦点,其高性能版本 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正式上市,以下从技术、市场、竞争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小米 SU7 系列核心信息
1. 车型定位与版本
- SU7 标准版:定位 C 级纯电轿车,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主打高性价比,CLTC 续航 700-800km,零百加速 5.28 秒(后驱版)至 2.78 秒(四驱版)。
-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的高性能版本,售价 52.99 万 - 81.49 万元,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配备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未明确但实测赛道性能突出(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 2 分 09 秒 944,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纪录)。
2. 技术亮点
- 动力与续航:SU7 全系采用碳化硅高压平台,顶配 Ultra 版支持 800V 快充,15 分钟补能 510km;标准版后驱车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Max 版四驱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系统支持高速 NOA(全国开放)和城市 NOA(2025 年 8 月覆盖全国),配备激光雷达、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实测高速变道激进但稳定性受用户认可。
- 生态联动:基于 HyperOS 的智能座舱搭载高通 8295 芯片,支持小米智能家居联动、CarPlay 无线连接,语音交互 “小爱同学” 响应自然,支持模糊指令。
3. 市场表现
- 销量:SU7 标准版上市 24 小时大定突破 8.8 万辆,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Ultra 版上市 2 小时大定破 1 万辆,3 月订单超 1.9 万辆,提前完成年销目标。
- 用户画像:约 50% 用户来自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女性占比约 20%,柯洁等名人公开购车。
二、供应链与政策支持
1.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SU7 Ultra 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 芯片:高通 8295 座舱芯片 + 英伟达 Orin 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 508TOPS。
- 制造:北京亦庄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扩建后提升至 30 万辆,91% 产线自动化保障品控。
2. 政策补贴
- 国家补贴: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最高 1.5 万元,报废旧车换购补贴 2 万元。
- 地方政策:北京、成都等地提供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充电基础设施覆盖超 102 万个公共充电桩。
三、竞争对手对比
1. 特斯拉 Model 3
- 优势:品牌认知度高,Autopilot 成熟,超充网络完善。
- 劣势:内饰简陋,4G 网络 + 单 Orin 芯片算力不足,CLTC 续航 606km(后驱版)低于 SU7。
2. 比亚迪海豹
- 优势:800V 平台快充(15 分钟补能 430km),刀片电池安全性高,价格更低(22.98 万起)。
- 劣势:智驾功能仅支持 L2 级,内饰设计偏保守,品牌溢价较低。
3. 华为智界 S7
- 优势:鸿蒙座舱生态联动强,HUAWEI ADS 2.0 智驾系统覆盖全国城乡,800V 快充(5 分钟补能 215km)。
- 劣势:价格较高(24.98 万起),续航(705km)略低于 SU7 Max。
四、潜在挑战与未来展望
1. 挑战
- 产能压力:SU7 订单排队 6-7 个月,需加速工厂扩建以满足需求。
- 品牌溢价:作为新势力,小米需在高端市场(如 Ultra 版)建立长期口碑。
- 智驾落地:城市 NOA 功能需在 2025 年 8 月前全国覆盖,技术验证周期紧张。
2. 未来计划
- 2025 年:推出轿跑 SUV 小米 YU7(售价 30 万 - 40 万元,续航 770km)、MX11 纯电 SUV(搭载后轮转向)。
- 2026 年:发布增程式 SUV N3,配备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
- 技术储备: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研发对标 Model Y 的纯电 SUV(或采用对开门设计)。
五、总结
若用户关注的是小米 SU7 系列,其凭借高性能、高性价比和生态优势已成为 2025 年纯电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若 “小米 S7” 为其他车型,当前官方信息尚未披露,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动态。对于潜在消费者,SU7 系列适合追求科技感、性能与智能生态的用户,而竞品则在品牌、价格或特定功能上各有侧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