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已推出多款车型,涵盖高性能轿车、中大型 SUV 等细分市场,并在技术研发、市场表现及国际化布局上取得显著进展。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全面解析:
一、核心车型与技术突破
1.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
- 定位与价格:高性能纯电轿车,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
- 性能参数:
- 动力系统:三电机四驱系统(V8s+V6s),最大功率 1138kW(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为目前全球最快量产四门电动车。
- 电池与续航: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93.7kWh),CLTC 续航 630km(选装碳纤维尾翼后降至 600km),支持 5.2C 超快充,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
- 赛道性能: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 2 分 09 秒 944,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纪录;纽北赛道湿滑路面成绩 6 分 46 秒 874,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 智能驾驶:标配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 L2 + 级功能(如高速 NOA、自动泊车),需累计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后解锁。
- 用户反馈:3 月交付首车,订单超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销 1 万辆目标;但 4 月因事故导致销量下滑,用户转向竞品。
2.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 定位与价格:中大型纯电 SUV,起售价 30-40 万元。
- 性能参数:
- 动力系统:单电机后驱(235kW)、双电机四驱(508kW),零百加速 4.2 秒(四驱版)。
- 电池与续航:磷酸铁锂 /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675-770km。
- 智能配置:激光雷达、全景天幕、环视投影系统(替代传统 HUD)。
3. 小米 MX11(2025 年 3 月发布)
- 定位与价格:纯电轿跑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预计售价 25 万元起。
- 性能参数:
- 动力系统:单电机后驱(220kW)、双电机四驱(495kW),零百加速 4.5 秒(四驱版)。
- 电池与续航: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800km。
- 设计亮点:溜背式造型、无框车门、半隐藏式门把手,搭载小米 HAD 智驾系统。
二、市场表现与供应链
1. 销量与交付
- SU7 系列:2025 年 1 月交付超 2 万台,3 月销量 29244 台,环比增长 23.25%;但 4 月因事故销量骤降至 0.5 万台,市场排名下滑至第 21 位。
- 全年目标:小米汽车将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台提升至 35 万台,截至 3 月已达成 20 万辆交付。
2. 供应链与产能
-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比亚迪(磷酸铁锂)。
- 电机:汇川技术(V6s/V8s 电机)、联合电子。
- 智能驾驶:德赛西威(域控制器)、几何伙伴(算法)。
- 产能布局:北京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利用率 160%),二期工厂 2025 年 6 月竣工后总产能达 30 万辆。
3. 政策与补贴
- 以旧换新政策:2025 年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报废旧车购新能源车最高补贴 2 万元,刺激市场需求。
- 购置税调整:2026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 0% 上调至 5%,预计 2025 年底或现 “抢购潮”。
三、技术研发与生态布局
1. 智能驾驶技术
- Xiaomi HAD 系统:端到端全场景智驾,支持车位到车位的无缝衔接,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及停车场。
- 硬件配置:SU7 Ultra 搭载 1 颗激光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11 颗摄像头,算力 11.45EFLOPS。
- 技术迭代:2025 年完成从高速领航到全场景智驾的升级,计划 2026 年推出 L3 级功能。
2. 电池与能效
- 麒麟电池:第二代技术支持 5.2C 超快充,极端低温(-25℃)续航达成率 47.5%。
- 热管理系统:电机立体油冷 + 电池双大面冷却,赛道连续 2 圈不过热。
3. 生态协同
- 人车家全场景:通过小米澎湃 OS 实现手机、汽车、家居互联,支持米家设备远程控制。
- 充电网络:全国超 2000 座小米超充站,覆盖 90% 以上城市。
四、挑战与未来计划
1. 短期挑战
- 事故影响:4 月 SU7 标准版碰撞起火事件导致销量下滑,用户转向蔚来 ET7、极氪 001 等竞品。
- 供应链压力:芯片短缺与电池供应波动可能影响产能爬坡。
2. 长期战略
- 产品矩阵:2025 年推出 MX11 纯电 SUV,2026 年 N3 增程式 SUV,2027 年中大型 C 级插混 SUV。
- 国际化布局:计划 2030 年前进入欧洲市场,2025 年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测试小批量销售。
- 技术储备:投资电池回收、固态电池及钠离子电池,布局自动驾驶大模型。
五、用户与行业评价
- 性能认可:SU7 Ultra 以 50 万级价格实现超跑性能,被称为 “最便宜的纯电赛车”。
- 争议点:智能驾驶功能(如 AEB 未触发)与电池安全(碰撞后起火)引发用户质疑。
- 行业地位: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与技术迭代,成为新能源市场 “破局者”,但需在品牌高端化与供应链管理上持续突破。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从 “入场” 到 “深耕” 的关键年,SU7 Ultra 的赛道成绩与 YU7 的市场定位展现了其技术实力与产品多样性。尽管面临事故影响与供应链挑战,小米通过产能扩张、政策红利及生态协同,仍有望实现 35 万台交付目标。未来,其能否在智能驾驶与国际化布局上持续突破,将决定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