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雷达技术的布局呈现出 **“分层配置、逐步升级”的策略,其核心逻辑围绕成本控制 **、功能差异化和技术迭代展开。以下是基于最新行业动态和小米官方信息的深度解析:
一、2025 年小米汽车雷达配置现状
1. 在售车型:SU7 系列的传感器分层
- 标准版(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
- 雷达配置:1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 + 7 颗摄像头
- 定位:主打性价比,覆盖基础 L2 级辅助驾驶(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
- 局限性:纯视觉方案在夜间低光环境下对异形障碍物(如施工路障)识别延迟明显,AEB 触发距离不足 200 米,应急反应时间仅 7 秒,低于行业安全阈值。
- 市场反馈:因成本压缩导致智驾可靠性争议,2025 年 3 月 SU7 标准版事故后,用户对纯视觉方案信任度下降。
- Pro/Max 版(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
- 雷达配置: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128 线,200 米探测距离) + 3 颗毫米波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12 颗超声波雷达
- 定位:高阶智驾(城市 NOA、自动泊车),算力 508 TOPS(双 Orin-X 芯片)。
- 技术优势:激光雷达在夜间低光环境下可实现 200 米稳定探测,结合 BEV+OCC 融合感知方案,提升对静止障碍物和异形路障的识别能力。
- 用户权益:购买 Pro/Max 版可获赠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终身免费使用权。
- SU7 Ultra(旗舰性能版)
- 雷达配置: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3 颗毫米波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12 颗超声波雷达
- 升级点:算力提升至 11.45 EFLOPS(双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支持 “0 速误加速抑制” 和全向低速防碰撞系统(LAEB/RAEB),强化极端场景安全性。
- 价格定位:52.99 万元起,瞄准高端市场,与蔚来 ET7、小鹏 G9 竞争。
2. 2025 年新车型:YU7 的传感器规划
- 配置推测:
- 入门版:延续 SU7 标准版的纯视觉方案,搭载 1 颗毫米波雷达,主打 15-20 万元价格带。
- 高配版:可能引入 4D 毫米波雷达(如几何伙伴 LRR610),替代传统毫米波雷达,提升垂直分辨率和点云密度,成本控制在 500 元以内。
- 激光雷达版:或搭载更轻量化的固态激光雷达(如禾赛 AT512),探测距离提升至 300 米,支持城市 NOA 功能。
- 量产时间: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价 22.59 万 - 23.59 万元,与小鹏 G6、比亚迪汉 L 竞争。
二、技术趋势与行业影响
1. 激光雷达:从 “高端选配” 到 “主流标配”
- 成本下降:禾赛科技 2025 年激光雷达出货量预计达 120 万 - 150 万颗,单颗成本降至 800 元以下,推动小米在 20 万元以上车型普及激光雷达。
- 数量升级:行业预测 2025 年单车型激光雷达搭载量将从 1-2 颗增至 3-4 颗,小米 SU7 Ultra 未来可能通过 OTA 升级多雷达方案。
- 技术迭代:固态激光雷达(如禾赛 AT512)逐步替代半固态方案,体积缩小 50%,功耗降低 30%,提升整车集成度。
2. 4D 毫米波雷达:智驾平权的关键技术
- 性能优势:相比传统毫米波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如几何伙伴 LRR610)增加俯仰角探测能力,点云密度提升 5 倍,可识别 300 米内行人、摩托车等目标,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 1/5。
- 小米布局:小米通过投资几何伙伴(Pre-A 轮领投)加速 4D 毫米波雷达研发,计划 2025 年在中端车型(如 YU7)中替代传统毫米波雷达,实现 “全民智驾”。
- 行业渗透:2025 年 4D 毫米波雷达前装渗透率预计突破 40%,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已将其列为 10 万 - 30 万元车型标配。
3. 法规与政策推动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2025 年 4 月实施,要求 L3 级自动驾驶车辆必须配备激光雷达或等效传感器,小米 SU7 Max/Ultra 已通过相关测试,具备法规合规性。
- 雷军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雷军提出 “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小米计划 2026 年实现城市 NOA 功能量产,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
三、未来挑战与用户建议
1. 技术瓶颈
- 纯视觉方案缺陷:SU7 标准版事故暴露纯视觉在夜间低光、异形障碍物场景的局限性,小米需加速激光雷达下放或引入 4D 毫米波雷达弥补短板。
- 算力需求:BEV+OCC 融合感知方案对算力要求极高,小米需升级芯片(如英伟达 Thor)以支持更复杂的算法。
2. 用户选择建议
- 预算有限:若追求性价比,可选择 SU7 标准版,但需谨慎使用高速领航功能,尤其在夜间或施工路段。
- 智驾需求:推荐 SU7 Max 或 YU7 高配版,激光雷达 + 4D 毫米波雷达组合可显著提升安全性,且终身免费智驾权益降低长期使用成本。
- 技术尝鲜:关注 SU7 Ultra 或 2025 年底上市的小米首款 MPV 车型,可能搭载多颗固态激光雷达和 4D 毫米波雷达,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雷达技术呈现 **“激光雷达高端化、4D 毫米波雷达普及化、纯视觉方案边缘化”** 的趋势。通过分层配置和供应链整合,小米在 15 万 - 50 万元价格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然而,纯视觉方案的安全争议和算力瓶颈仍是其需突破的核心问题。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搭载激光雷达或 4D 毫米波雷达的车型是更稳妥的决策,既能满足法规要求,又能获得更可靠的智驾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