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线下门店布局已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网络,并通过多元化的门店形态和创新运营模式,逐步构建起 “人车家全生态” 的消费场景。以下从门店数量、分布、类型、运营策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门店数量与分布:快速下沉与区域覆盖
- 全国门店规模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小米汽车全国门店总数已达235 家,覆盖65 个城市。这一数字较 2024 年同期增长近 3 倍,其中 2025 年 1 月新增 16 家门店,3 月新增 15 家,4 月计划再新增 33 家,并首次进入保定、汕头等 7 个城市。按此增速,预计 2025 年底门店数量将突破300 家,接近蔚来(256 家)、小鹏(224 家)等头部新势力。
- 区域布局特点
- 一线城市主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仍是重点,例如北京已有 8 家门店,包括超级工厂店、旗舰店和销售服务中心。
- 二线城市加速渗透:杭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超过 40%,例如杭州萧山首家销售服务中心开业时出现排队试驾现象。
- 三四线城市下沉:2025 年新增门店中,约 60% 位于二三线城市,如淄博、洛阳等,计划 2027 年实现全国区县市场覆盖。
- 广州地区门店分布
广州作为核心市场,已布局7 家门店,包括:
- 白云区白云大道北销售服务中心(综合功能)
- 番禺区番禺大道北销售服务中心(交付与售后)
- 越秀区星寰国际汽车旗舰店(商圈体验)
- 荔湾区荔湾领展汽车体验店(小米之家融合店)
覆盖核心商圈与汽车产业集中区域,提供试驾、交付、售后等一站式服务。
二、门店类型与功能:多元化场景满足全周期需求
小米汽车采用 “1+N” 渠道模式,即1 个自建交付中心(承担交付、销售、售后)+N 个代理销售触点(体验店、旗舰店、服务中心),形成多层次网络。
- 交付中心
- 定位:自建自营,一城一交付,负责车辆交付、售后维修及部分销售。
- 案例:北京超级工厂店是北京唯一交付中心,集交付、科技展厅、高级定制区于一体,提供 7 种车身配色展示及工厂参观服务。
- 体验店与旗舰店
- 体验店:多位于购物中心(如北京合生汇、上海徐汇百联),在小米之家基础上融合汽车业务,提供展车、试驾及科技生态产品联动体验。
- 旗舰店:面积超 800 平方米(如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店),配备洽谈室、底盘架构展示区,销售周边配件(手机支架、机械键盘等),定位高端体验。
- 销售服务中心
- 功能:类似传统 4S 店,提供销售、售后但不交付,部分与第三方合作(如北京博瑞汽车园店)。
- 规模:全国已有 127 家服务网点,覆盖 75 个城市,部分采用 “代理销售 + 授权服务” 模式快速填补区域空白。
三、运营策略:线上线下融合与生态协同
- 销售流程革新
- 全渠道购车:用户通过小米汽车 App 下单,线下门店仅提供展示、试驾,订单统一由工厂调配,避免库存积压。
- 交付周期管理:因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标准版交付需等待 37-40 周,门店通过 App 实时更新进度,缓解用户焦虑。
- 生态联动
- 智能家居互联:门店展示小米 SU7 与米家设备的联动(如远程控车、车内智能家居控制),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概念。
- 充电网络整合:与蔚来、小鹏共享超 2.9 万个充电桩,门店提供充电地图查询及预约服务。
- 合作伙伴支持
- 供应链协同: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汇川技术供应驱动电机,拓普集团负责空气悬架,门店可快速响应零部件需求。
- 经销商合作:与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合作建设销售服务中心,利用其区域资源加速网点扩张。
四、市场挑战与应对
- 产能瓶颈
- 现状:北京一期工厂月均产能 2.2 万台,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总产能达 30 万辆,逐步缓解交付压力。
- 策略:武汉工厂已确定落户,未来构建 “超级工厂矩阵”,目标 2026 年实现 100 万辆产销量。
- 用户体验优化
- 续航与空间反馈:车主反映高速续航与官方数据存在差距(约 200 公里偏差),后排空间局促,门店通过试驾引导用户根据需求选择车型(如 SU7 Ultra 续航优化版)。
- 服务网络扩展:2025 年计划新增服务网点至 200 家,覆盖 90% 地级市,缩短维修等待时间。
- 市场竞争
- 销量表现: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销量 29,244 台,环比增长 23.25%,在中大型车中排名第一,但整体市场份额仍未进入前十,需与比亚迪、特斯拉等竞争。
- 差异化策略:主打 “科技平权”,通过高性价比(起售价 21.59 万元)和智能座舱(澎湃 OS 系统)吸引年轻用户。
五、未来规划:从 “城市覆盖” 到 “县域渗透”
- 短期目标(2025-2026)
- 门店数量突破500 家,覆盖 100 个城市,服务网点扩展至 200 家。
- 推出 SUV 车型 YU7 及增程版,切入中高端市场,丰富产品线。
- 长期目标(2027 年)
- 门店数量达3.5 万家,深入区县市场,实现 “每县一店”,覆盖全国 2,800 多个县级行政区。
- 全球化布局启动,复制手机业务出海经验,进入东南亚、欧洲等市场。
六、用户行动建议
- 购车决策:
- 优先选择旗舰店或交付中心体验展车(如北京超级工厂店的 7 种配色展示),试驾时重点关注续航、空间与智能驾驶功能。
- 利用小米汽车 App 查询附近门店,预约试驾并参与 “老车主推荐” 等促销活动。
- 售后服务:
- 交付后可通过 App 预约保养,或前往销售服务中心处理维修需求,部分城市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
- 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 OTA 升级信息,及时更新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功能。
- 政策与权益:
- 部分城市(如上海、广州)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或牌照优惠,购车前需确认当地政策。
- 小米汽车首任车主可享受 “三电终身质保” 及免费充电桩安装服务,需在购车时签署协议。
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 “快速扩张 + 生态协同” 策略,在 2025 年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其门店形态多元化、运营模式线上线下融合,且产能与服务网络持续优化。尽管面临产能压力与市场竞争,小米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和科技生态优势,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随着县域市场的渗透和全球化布局,小米汽车的门店网络将进一步扩大,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购车与服务体验。
